水袋,"看看这个。"
袋子里是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块瓷片。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画面里几个意大利潜水员举着件青花瓷盘,背景是艘半埋在海底的木船残骸。
"这是我父亲参与的潜水行动,"马里奥指着照片角落的日期:1953.8.17,"他们在亚得里亚海40米深处发现了这艘东方沉船。"
我接过那块瓷片,触感冰凉。青花纹饰虽然残缺,但依然能辨认出缠枝莲的图案——典型的永乐官窑风格。
老邻居戴上手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胎质细腻,釉面莹润,是真品无疑。"他翻到瓷片背面,突然僵住了,"你们看这个。"
在瓷片边缘,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三横一竖的古老标记。
"郑和船队的官物标记,"我脱口而出,"和那个罗盘上的一模一样!"
马里奥激动地点头:"更惊人的是沉船位置。"他展开一张海图,指着距离威尼斯海岸约20海里的一个红点,"就在这里,北纬45°14',东经12°18'——和你们得到的坐标完全一致!"
老张吹了声口哨:"好家伙,真让咱们找着了!"
"但为什么没有公开?"我问。
"政治原因,"马里奥叹气,"五十年代意大利正争取加入联合国,不想得罪中国。所有打捞物都被封存在威尼斯海军基地的仓库里。"他压低声音,"包括一个鎏金木箱,据说装着航海图和船队日志。"
艾玛突然从工作台边站起来:"有人来了。"
我们立刻噤声。巷子里传来脚步声,然后是轻轻的敲门声——三长两短,停顿,再两长。
"自己人。"马里奥松了口气,打开门。
进来的是个满脸雀斑的年轻人,穿着渔夫装,浑身海腥味。"刚收到的消息,"他递过一张湿漉漉的字条,"范德维尔的人买通了海军基地的守卫,今晚要去仓库取东西。"
马里奥脸色骤变:"必须赶在他们前面!"
计划迅速制定:年轻人负责准备潜水装备和船只;马里奥联系他在海军基地的老同学;我们则分头采购必需品。约定傍晚六点在岛北端的废弃灯塔集合。
离开前,艾玛拉住我:"吴克,我们需要谈谈。"
她带我来到作坊后院。阳光下,她的金发几乎透明,睫毛在脸上投下细小的阴影。
"如果真找到那个木箱,"她直视我的眼睛,"你打算怎么办?"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