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秦淮河上漂满浮尸,湘军伙夫在聚宝门城楼支起三十口铁锅昼夜焚烧尸体,焦臭味弥漫全城。曾国荃私吞的天国财宝用两百艘漕船运往湖南,仅从章王林绍璋府邸抄出的东珠就装满六个马桶,而普通士兵腰带里塞满从死者口中撬下的金牙。清廷捷报抵京当日,恭亲王在养心殿怒斥曾国藩"私匿圣库,其心可诛",却不得不下旨加封曾国荃为一等威毅伯。这场惨胜彻底改变了晚清权力格局:湘军将领用劫掠所得在洞庭湖畔广置田宅,上海租界的英国军火商开始直接向地方督抚出售克虏伯大炮,而李秀成在囚笼中写下的七万字供词,最终被曾国藩焚毁其中最关键八页——关于圣库千万两白银的去向,从此成为缠绕中国近代史的幽灵,直到1937年南京保卫战,工兵在中华门地基下挖出刻有"圣库重地"的残碑时,城墙再次在炮火中崩塌,仿佛历史在血泊中完成了诡异的轮回。
他接着说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推行“圣库”制度,将民间金银珠宝、粮食布帛尽数收缴,设“天朝圣库”统一分配。根据清军密探张继庚记载,‘天京城内圣库巅峰时藏银超1800万两,珠宝堆积如山,甚至包含历代皇室秘藏。然而1864年湘军破城后,曾国藩奏报中仅提及‘残银十万’,巨额财富不翼而飞,由此引发中国近代最离奇的宝藏悬案。”
听他一说,我眼睛一亮,以为发财的机会来了,难道这块印章和无数的金银财宝有关系?
老邻居笑着说,“你想多了,肯定是曾国藩哪些人见财起意,自己贪污了。相传湘军破城时哄抢私吞,曾国藩弟曾国荃被指运走二百余船财宝回乡,其家族宅院至今留有神秘地窖。不过,也有野史称部分财宝被忠王李秀成亲信带往湖州,藏于太湖沿岸的‘十八口金井’。不管有没有关系,咱们这块印章肯定挺值钱的。”
因为湖南是曾国藩的发家之地,所以在湖南关于太平天国宝藏的传说最多,在历史迷雾与江湖野史的虚实交织中,其核心脉络源于太平军溃败后“圣库”财宝的神秘消失——据称天京陷落前,忠王李秀成密令心腹将领携黄金八十万两、白银千万余锭及江南世家珍藏,沿湘赣边界山岳密道南撤,意图以湖南为据点东山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衡阳石鼓书院曾现残缺《翼王藏金偈》,暗藏“火焚岳麓枫为记,水落洞庭石作门”的谶语,晚清湘军幕僚王闿运破译此诗,发现其暗指岳麓山爱晚亭枫林与君山岛水下礁群构成空间坐标轴,而现代学者结合卫星地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