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比如请和尚念经、在屋里挂镜子之类的,但真敢住进去的人还是少。
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胡同里,那些斑驳的平房最让买房人心里打鼓。这些历经沧桑的老屋,少说都有百八十年历史,青砖灰瓦下不知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老北京人都知道,胡同里的平房最容易"不干净",毕竟这么多年下来,谁家没经历过几回红白喜事?那些年久失修的老宅子,墙皮剥落处仿佛都在诉说着陈年旧事。
说真的,最让人忌讳的是那些曾经横死过人的屋子。可能是民国时的上吊房,也可能是"文革"时期的武斗现场,甚至就是前些年想不开喝药的老住户。这些事在胡同里根本瞒不住,老街坊们茶余饭后一聊就是几十年。有些房子明明地段不错,却常年空置,院门上挂着锈迹斑斑的铁锁,十有八九就是"有问题"的宅子。
精明的买房人都会挑晌午头来看房,说是阳气最旺的时候。要是碰上下雨天,老北京人更要绕着走——都说这种天气最容易"见着不干净的东西"。即便买了房,头件事也得找明白人来看看,该摆铜钱摆铜钱,该挂镜子挂镜子,生怕沾上什么晦气。
我问老张,“你是买的什么房子,他得意地说,我把师范附小那个文具店房子买了”。我说那我知道啊,那也是两间房,位置一般啊,也就是附近学校多,你以后顶多开个文具店。他说准备把梨雨转到师范附小去,孩子她妈可以住下就近照顾,我说行啊你,想的够周到。
我一脸轻松地对老张说道:“我说你单位也没啥事,要不就帮我收拾收拾房子呗。”老张一听这话,立马就不乐意了,他瞪大眼睛看着我,语气有些生硬地反驳道:“你这叫啥话?我单位怎么就没事了?我平时可都是忙得很呢!”
看着老张那副认真的样子,我不禁感到有些无奈。他似乎对我刚才的话非常在意,完全没有理解我只是随口一说而已。我心里暗自感叹,老张这人还真是个工作狂啊!
不过,在无奈之余,我也不禁对老张产生了一丝敬意。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在看似“夕阳产业”的供销社里,只要有像老张这样敬业的员工,还是能够有发展前途的。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心态。”我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觉得老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并没有因为供销社的行业特点而消极怠工,反而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或许,正是这种心态,才能让供销社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并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