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代表的目光纷纷聚焦在她身上。
黎语桐微微鞠躬,然后开始了自己的讲述:“各位代表,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华国古代科技中的一项伟大发明——榫卯结构。”
她一边说着,一边展示出自己亲手制作的榫卯结构模型,详细讲解着榫卯结构的原理、历史以及在现代建筑和设计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仅靠构件之间的巧妙契合,就能做到天衣无缝。它体现了我们华国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历经千年而不朽。”
黎语桐的声音清脆而坚定,她的讲解生动形象,还结合了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大屏幕展示了榫卯结构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案例。
就在这时,一位红日国代表突然站起来,语气带着挑衅:“这不过是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科技面前,能有多大的实用性?”
黎语桐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古老并不意味着落后,榫卯结构蕴含的环保、稳定等理念,正是现代科技所追求的。而且,我带来的这个模型,经过改良,能适应更多复杂的环境。”接着,她现场展示了模型的一些特殊设计,让众人纷纷点头称赞。红日国代表脸色微变,坐了下去。
就在黎语桐讲得正投入的时候,另外一位红日国代表突然站起身来,“黎同学,我对您所说的榫卯结构很感兴趣,但是据我所知,榫卯结构并非华国所独有,我们红日国也有类似的建筑结构,而且在很多方面比华国的更加先进。”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黎语桐身上。
秦可可,徐真真她们几个在台下握紧了拳头。
“这红日国人真他妈的讨厌,还真是生活索然无味,蛤蟆点评人类。”
黎语桐却没有丝毫慌乱,她微微一笑,从容地回应道:“尊敬的代表,榫卯结构的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一定的发展和演变。但是,华国的榫卯结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华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从选材到工艺都有着独特的体系。而您所说的红日国的建筑结构,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说着,黎语桐开始列举出华国榫卯结构与红日国建筑结构在力学原理、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差异,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华国榫卯结构历经数千年传承,每一个榫头和卯眼的设计都蕴含着古人对力学和美学的深刻理解。比如山西应县木塔,它采用榫卯结构屹立近千年,历经多次地震却依旧完好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