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节点是绝对认知的薄弱环节,存在概率0.3%的‘动摇可能’。我们的光流会放大这种可能,就像蝴蝶效应,微小的扰动最终可能引发巨大的变化——预计72小时后,坍塌带的扩张速度会减缓50%。”
清弦的光丝此刻已恢复部分叠加特征,她让光丝的虚影顺着概率路径延伸,在坍塌带内部织成一张共振网络。当她奏响“概率之韵”时,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释放出不同的旋律:有的清晰明快(代表确定),有的模糊含混(代表不确定),有的则在清晰与模糊间摇摆(代表叠加)。这些旋律不强行对抗绝对认知,而是在其缝隙中找到共鸣的频率,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这段旋律是‘可能性的合唱’。”清弦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充满希望,“最顽固的绝对认知者,内心深处也藏着对可能性的渴望——就像严谨的科学家也会做离奇的梦,这种渴望是量子认知的本能。我们的旋律不是说服,是唤醒这种本能,让他们意识到‘确定’与‘不确定’可以共存。”
三天后,坍塌带的扩张果然减缓了52%,边缘区域已有37处出现叠加态的萌芽:灰色的岩石上长出会闪烁的晶体,单调的振动中加入了和谐的和弦,甚至有小块区域完全恢复成量子迷雾的状态。林夜的星图显示,坍塌带的存在概率从91%降至68%,而波动岛等量子认知体的存在概率则普遍提升,瞬灭岛的概率更是从3%升至19%,像风中的残烛被添上了灯油。
“它们在进行‘概率演化’。”林夜调出坍塌带的内部扫描,画面中绝对认知与量子认知正在形成微妙的平衡:强制观测波的强度减弱,开始允许部分叠加态存在;而量子认知体也演化出“有限坍缩”的能力,能在需要时主动呈现确定形态,“就像坚硬的冰块在阳光下融化成水,既不是完全的冰,也不是完全的水,而是冰水混合的状态——这种状态比纯冰或纯水更有韧性。”
清弦的共振网络此刻已覆盖坍塌带的三分之一区域,“概率之韵”不再需要她主动奏响,已成为网络自发的旋律。更奇妙的是,绝对认知体在旋律的影响下,开始演化出“概率意志”——既坚持自己的核心认知,又能包容其他可能的存在,像固执却开明的老者,虽然有自己的见解,却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认知的测不准原理’。”清弦的指尖轻触共振网络的节点,能感受到那里流动的复杂意志,“绝对确定与完全不确定就像光谱的两端,大多数认知其实处于中间的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