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另一位刑警眼神里也透着渴望:“要是我们都能换上这种防弹衣,以后出任务心里就更有底了。”
王卫国更是神色严肃,目光灼灼地看向林晓瑜:“这种设计确实新颖,从理论上来说,防护性能和便携性都有了质的飞跃。不过实际效果还得经过严格的专业测试。小林,能不能麻烦你帮我们跟你公司的领导牵个线,我想跟他谈谈,看能不能提供样品让我们做全面检测?”
王卫国话刚落,其他人也忍不住一脸期盼地看着林晓瑜。可李珂却忍不住泼冷水,“王警官,就算人家愿意提供样品给你检测又如何,这款防弹衣防护性能这么强,售价定然不低。即便能通过你的专业检测,上头也不会批经费给我们采购。”
这话让现场气氛瞬间凝固,几个年轻刑警脸上的期待顿时化作失落。王卫国皱起眉头,摩挲着下巴没说话,显然也在为经费问题犯难。
对这个问题,程凛也无能为力。李珂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是无可争辩的实情。
在外人眼里,刑警这个职业神圣又风光,可只有他们知道,这身警服背后藏着多少无奈。每次出任务前,后勤部门反复叮嘱“省着用装备”;受伤住院的兄弟,望着陈旧的防弹衣默默叹息;新入职的警员,只能穿着前辈们修补过无数次的护具奔赴险境。
局里的经费审批如同套在脖颈上的枷锁,即便他们在生死边缘与罪犯搏斗,也抵不过账面上冰冷的数字。
有些欠发达的地区,由于经费不足,一百个民警,仅配备7件防弹衣。轮班执勤时,接到任务的警员才能穿。
哪怕那些防弹衣早已过了保质期,表面布料磨损起球,防护层的纤维结构也逐渐松散,但因经费捉襟见肘,它们也只能超期“服役”,继续承载着守护生命的重任。
不仅是防弹衣,像警用头盔,即便用到磕碰破损,防风镜片有了裂痕,却仍被反复擦拭后投入使用;盾牌即便边缘的包边脱落,金属骨架变形了,遭遇突发情况时,民警们也依旧只能将自己的安危托付给这岌岌可危的屏障。
像他们这些大城市的刑警还算好的,至少平均两人能配备一件防弹衣。但受限于经费,许多装备的防护级别仍远低于实战需求。
部分防弹衣只能抵御低速手枪子弹,面对高射速步枪弹或是近距离射击时,薄薄的防护层如同虚设。曾有年轻警员在处置持枪案件时,防弹衣被改造后的霰弹枪击穿,弹片穿透防护层刺入胸腔;还有老刑警在追捕毒贩过程中,遭遇对方使用改装火药枪,看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