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卒之土;军正之耳,必须听闻什伍之声!我等非监军,非看客,乃是‘义兵’之道的践行者与教化者!若不深入行伍,何谈教化?”
他继续道:“什长之上,有屯长、百将、五百主、二五百主。
相应地,我们便设‘屯军正’、‘百军正’、‘五百主军正’、‘二五百主军正’!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确保处座之令、大秦之法、‘义兵’之理,能不偏不倚,直达军中最末一人!”
邓陵翟听得目瞪口呆,这套体系闻所未闻,却又逻辑严密得可怕。它就像一张无形的巨网,要将整支军队的神经末梢都牢牢掌控在手中。
邓陵子则深吸一口气,他看到的更多。这不仅是管控,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灌输体系。墨家“兼爱”,也需门人弟子奔走天下,口传心授,何曾想过能用如此严密的组织,将一种理念植入数万人的军队之中?
就在此时,演武场入口处忽然一静。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李斯身着与他们同样的军正黑衣,缓步走来。他没有任何扈从,相貌依旧普通,唯独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穿人心,所过之处,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
“见过处座!”禽滑陵率先躬身行礼。
“见过处座!”近百人齐声呼喝,声音虽然还不甚整齐,却已有一股沛然之势。
李斯走到众人面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面孔,在邓陵子三人身上略作停留,微微颔首。
“诸位,”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欢迎加入军正处。”
李斯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直指核心:“我知道,你们中许多人心中都有疑惑。何为军正?为何要深入基层?为何要与士卒同行?”
他走到那块木板前,拿起一根木枝,在“什军正”三个字上重重一点。
“因为‘义’,不在庙堂之上的竹简里,不在将帅口中的方略中。它在每一个拿起刀兵的士卒心里!我们的敌人,不是魏人,而是数百年的连天战火,是视人命如草芥的旧秩序!
我们要做的,是以战止战,行的是‘非攻’的至高大道!而要行此道,就必须让每一个士卒明白,他们为何而战!”
邓陵子、邓陵禹、邓陵翟三人闻言,身体同时剧震!
“非攻”!李斯竟然当众宣称,秦国伐魏,行的是墨家“非攻”大道!这简直是……是……
邓陵翟想反驳,却发现自己竟找不到言辞。李斯的话,如同一把利刃,剖开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