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开贡举"的奏请,定于三月后举行恩科。
"他们要重启千眼系统。"陈砚秋展开杜微言临死前塞给他的纸条,上面画着五芒星图案——与青铜眼珠显示的一模一样,只是中心点换成了新建的集贤院。
薛冰蟾的机关带发出细微的"咔嗒"声。她拆下块甲片,露出里面微型的地图:"璇玑舫沉没前,师父说过集贤院地下有座'观星台'。"
暮色渐沉时,陈砚秋独自翻检着残卷。有张碎片特别厚实,对着烛光能看到夹层——是双层纸!他用银刀小心分离,夹层里掉出半页名单,抬头写着"景佑三年同文馆血案涉事者"。
一个熟悉的名字让他手指颤抖:陈大。
父亲当年不单是漕工,还是同文馆案的证人!而名单最下方被血污浸染的签名,赫然是当年刚入仕的韩似道。
"找到了。"
孟九皋幽灵般出现在身后,手里捧着本烧焦的《论语》。老儒生翻开"君子不器"章,残页边缘的焦痕拼起来,竟是幅微缩的皇城司地图。其中集贤院位置标着个青铜鼎符号,与贡院明远楼的标记如出一辙。
"真正的《科举罪言录》后半卷,"孟九皋的呼吸带着血腥气,"范仲淹当年把它藏在《论语》注疏里。"
陈砚秋借着烛光细看。地图空白处写满蝇头小楷,记载着更骇人的内幕:科举取士只是表象,真正目的是通过"血墨"收集天下英才的命格。而操控这一切的秘密组织,就叫"同文馆"!
窗外突然传来羽箭破空声。陈砚秋扑灭蜡烛的瞬间,三支火箭已经钉在书案上。火苗窜起的刹那,他看清箭尾羽毛的颜色——朱红镶黑边,正是誊录所专用。
"他们来了。"
薛冰蟾从梁上翻下,绿罗裙摆扫过燃烧的箭矢。她刚卸下窗棂的机关销,院墙已经轰然倒塌。烟尘中走出个穿紫袍的身影,韩似道手持象牙笏板,身后跟着十二名戴青铜眼罩的朱衣吏。
"陈公子好雅兴。"权臣的声音温润如玉,"研究前朝废纸,不如准备今科恩......"
他的话戛然而止。因为陈砚秋掀开了衣袍——少年后背的"癸"字疤痕在火光中泛着金光,与杜微言脖颈伤口、薛冰蟾手腕新疤共同构成奇特的符文。
孟九皋突然朗声诵读:"'癸者,归也,天地之数终于十......'"
这是《科举罪言录》的开篇。老儒生每念一句,陈砚秋背后的金光就强一分。韩似道终于色变,笏板猛地砸向地面——十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