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们以后会更加努力写出好作品的。”乐队主唱喜极而泣。
这类有实力的新人比比皆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各大娱乐公司也嗅到了风向的转变。
华夏星成立了“华夏新声代”,专门挖掘有实力的创作新人。
帝娱则把选秀节目的评审标准改了 —— 流量数据只占 30%,原创作品和现场唱功占 70%。
曾经靠颜值霸屏的小鲜肉们,要么沉下心练唱功,要么就在 “没有作品就没有舞台” 的规则下渐渐淡出。
最明显的变化是音乐榜单。
以前被韩式电子乐霸占的前排,中间段是小鲜肉们的口水歌,之后才是为数不多的宝藏歌曲。
自从林洛出现以后,这一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前世的经典歌曲依然在霸榜!
音乐论坛里有人感慨:“打开播放器,终于不用听那些‘哎呀呀’的口水歌了。”
这种转变,让林洛成了行业里绕不开的名字。
在颁奖礼的后台,新人见了他会九十度鞠躬。
在音乐学院的课堂上,老师会把他的乐谱当教材。
连菜市场卖菜的阿姨都知道:“现在唱歌好的,都是学的那个叫林洛的。”
好多人私底下都在说,是林洛改变了华夏歌坛,让歌坛变得更好!
还有人更是直呼:“林洛就是华夏乐坛教父!”
而“华夏乐坛教父” 这个称呼,第一次官方出现是在京都的一则报纸:《音乐周刊》的年度特刊上。
记者在卷首语里写道:
“林洛不仅用作品重塑了华夏乐坛审美,更点燃了无数年轻人的创作火种。他就像一盏灯,照亮了华夏音乐该走的路。”
“我私以为,林洛配得上“华夏乐坛教父”这个称号!”
特刊发布那天,林洛正在工作室给新人改歌。
柳如烟拿着杂志进来,笑着说:“林洛,你看,你被人说成“华夏乐坛教父”了!”
“你这‘教父’头衔一戴,以后出门都得带保镖了。”
林洛接过杂志,看到里面收录了苏墨、草根乐队等新人的采访,每个人都提到了“受林洛影响”才会有自己的作品。
林洛呵呵一笑:“那可真是我的荣幸,给我这么一个牛逼的称号。”
“不过,这头衔太大了,我担不起。” 林洛把杂志放到一边,接着说道:“我只不过是写了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