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惊。
它要动的,是这个帝国,流传了上千年的规则。
它要挑战的,是无数地方豪绅、官僚、大钱庄,赖以为生的……根本利益。
在场的刘庸等重臣,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他们知道,此事之难,难于上青天。
张大山,却缓缓地点了点头。
“不破不立。”
“此事,当行。”
几日后,早朝之上。
张小山,亲自将这份联合了数位大臣署名的、关于“统一度量衡,规范新币制”的万言奏章,呈献给了皇帝。
奏章一出,整个太和殿,瞬间便炸开了锅。
那些以旧勋贵和保守派文官为首的“旧势力”,立刻便嗅到了其中那浓烈的、威胁的味道。
一位白发苍苍的宗室王爷,第一个出列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
“度量衡乃祖宗之法,历经数朝,早已深入人心,岂可随意更动?”
“此举,必将导致天下大乱,民心不稳啊。”
另一位御史也跟着上奏。
“是啊陛下,况且,这重新铸币,统一度量,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将是天文数字。”
“如今黄河大工未毕,国库本就紧张,若再行此事,恐有动摇国本之危。”
他们的话,引来了大半个朝堂的附和。
他们将此事,上升到了“违背祖宗”、“天下大乱”的高度。
而以刘庸为首的改革派,则据理力争。
“陛下,祖宗之法,亦需与时俱进。”
“如今海运大开,商贸日兴,旧有的度量衡,已严重束缚了我朝的经济。”
“此举,虽短期内耗费巨大,但长远来看,乃是利国利民、可保我朝百年商税稳固增长之大计。”
双方,在朝堂之上,吵得是不可开交。
龙椅上的皇帝,也同样陷入了两难。
他自然知道,小山的这个提议,是真正能强国富民的好策略。
可他也同样清楚,这个策略,所要面临的阻力,是何等的巨大。
最终,他选择了暂时的妥协。
“此事,干系重大,众卿,再议。”
退朝之后。
一场针对张家和整个“改革派”的、无声的、更加阴险的暗流,开始在京城,疯狂地涌动。
他们不敢再在朝堂上,公然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