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漕运账目时,发现多处亏空,账目混乱,不知贵府的‘复式记账法’,可否借阅一二?”
“张伯爷,我兵部武库司,刀剑损耗巨大,不知贵府的‘合金钢’,可否匀出一些,让我等试制新式兵器?”
“张伯爷,我工部……”
面对这纷至沓来的、代表着各种机遇和人脉的访客。
张家,再次召开了一场家庭会议。
“爹,三哥,如今咱们家这门槛,真的快被踏破了。”
石头看着那厚厚一摞的名帖,既是兴奋,又是苦恼。
“每日里,前来拜访的官员、学者、商人,络绎不绝。”
“这人情,都快应付不过来了。”
张大山看着孩子们,脸上却露出了平静的笑容。
他知道,这,便是他当初,最想要看到的结果。
“人情,是债,也是网。”
他缓缓地说道。
“别人来求咱们,是看得起咱们的本事。”
“咱们,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也不能……来者不拒。”
“咱们要做的,是把这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汇聚到咱们家门口的人,进行筛选。”
“把那些真正有才干、有想法、愿意做实事的人,都给它留下来。”
“把他们,都变成咱们的朋友,变成咱们的盟友。”
“咱们要用这《青石杂谈》,用这青石学院,用咱们的商会,用咱们的府邸。”
“编织一张,属于咱们自己的、全新的、基于‘共同理念’和‘共同利益’的……人脉大网。”
在他的指导下,张家众人,开始有条不紊地,经营起这份来之不易的“声望”。
石头的珍宝阁,不再仅仅是售卖奇珍。
它开始定期举办“商业沙龙”,邀请京城最成功的商人们,共同探讨市场行情,交流经营心得。
花儿的“锦绣堂”,则成了京城所有贵妇人最向往的“时尚中心”。
她举办的“品茶鉴花会”,不仅能预定到最独特的丝绸,更能听到、并影响,整个京城最顶层的舆论风向。
而张府的书房,和小山的翰林院公署。
则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以“青石之学”为核心的、非官方的“智库”。
那些对“格物之学”感兴趣的学者,那些在各自领域遇到技术难题的官员。
都开始习惯于,在遇到问题时,来这里,与张家父子,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