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色的食客:有刚下夜班的疲惫身影,有兴致高昂的年轻人,也有三五成群喝酒划拳的中年汉子。灶台大多露天,火光熊熊,锅铲翻飞,“滋啦”、“哗啦”的爆炒声、老板中气十足的吆喝声、食客的谈笑声、啤酒瓶碰撞的清脆声响,汇成一首喧嚣而充满生命力的深夜交响曲。这里,才是成都“鬼饮食”的灵魂所在。
唐泽显然对此地极为熟悉,他目不斜视,径直走向其中一家看起来生意最好、灶火最旺、人气最足的摊子。老板是个穿着单外套、系着油渍麻花围裙的壮实汉子,正挥舞着大勺在猛火灶前翻腾着一口大铁锅,火光映红了他汗津津的脸。看到唐泽,老板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用浓厚的川音吼道:“哟!唐老板!今天阵仗大哦!”
唐泽冲老板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环顾了一下跟着自己来的八个人,又扫了一眼旁边几张空桌拼起来的大台面,直接开始点菜。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熟稔和掌控感,语速不快,却字字精准,仿佛早已在脑海中演练过无数遍:
“老板,”
“一人一根蹄花儿!”—— 这是基础配置,雪豆炖猪蹄,汤色奶白,蹄花软糯脱骨,是暖胃解酒的圣品。
“蒸笼:肥肠两个,牛肉的两个!” —— 指粉蒸系列。竹编小笼,一笼是裹着香辣米粉、蒸得油亮软糯的肥肠;另一笼是同样做法、肉质酥嫩的牛肉。
“卤拼一份!”—— 综合卤味拼盘。内容丰俭由人,但必有油亮的猪耳朵、弹牙的猪尾巴、入味的豆干、绵密的卤蛋、可能还有鸭胗、鸡翅尖等,淋上红油,撒上香菜。
“素拼一份!” —— 凉拌素菜拼盘。脆爽的藕片、木耳、笋丝、腐竹、花生米等,用红油、酱油、糖、醋、蒜泥调和,清爽解腻。
“花毛一体两份!” —— 水煮花生和毛豆拼盘。带着八角桂皮香气的盐水煮,是最佳的下酒闲聊伴侣。
“豆豉鲫鱼和凉拌鲫鱼,一样来两根!” —— 两种经典做法。豆豉鲫鱼是油炸后裹满浓郁豆豉酱汁,咸香下饭;凉拌鲫鱼则是蒸熟后浇上由大量小米辣、香菜、葱花、酱油、醋、花椒油调制的重口味料汁,鲜辣刺激。
“拌黄瓜来两份,要红油的哈!” —— 拍黄瓜,重点强调多加红油,突出川味特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蒸饺来两笼!” —— 可能是猪肉白菜的,皮薄馅足,热气腾腾。
“拌个白肉!” —— 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