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简单的三个字,却像一颗石子,投入两人心中那片深湖。
山下沈家屯的灯火星星点点,如同镶嵌在墨色绒布上的宝石。属于他们的人生新篇章,在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送出最真挚的祝福后,正缓缓拉开序幕。
1978年,满宝和陆云正式开始了他们的大学生涯。首都的金秋,天高云淡。阳光透过层叠的银杏叶,在古朴的主楼前铺下碎金般的光斑。
77级的校园,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与一种近乎悲壮的求知渴望。
陆云站在清大古朴庄重的大门口,望着眼前开阔的广场和林立的教学楼,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身上的蓝布褂子是李巧凤新缝的,针脚细密得能看见顶针压出的痕迹,肩膀处特意多纳了层布,怕他背行李磨破。帆布包里除了换洗衣裳,还塞着李大丫炒的瓜子,用手绢包了三层,此刻隔着布料都能闻到焦香。
这里的气息与宁县、与沈家屯截然不同,带着知识沉淀的墨香和蓬勃涌动的青春热望。身上的行李很沉,装着家乡的牵挂和新裁剪的衣裳,但心里却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只剩下纯粹的、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旁边物理系的报到处围了圈人,一个卷着裤腿的男生正跟老师比划:"俺在黑龙江插队时,晚上点着油灯学的物理!"
老师推了推眼镜,在花名册上打了个勾:"好样的,77级都是好样的!"
陆云走上前,把录取通知书递过去。
老师看着他身份证上的"宁县",笑了:"小老乡?我68年在宁县插过队,沈家屯是不是?那里的井水甜!"
陆云猛地抬头,心里一热:"您知道沈家屯?我家就在村口大槐树下!"
周围几个同学都围过来,有戴袖章的校工,有头发花白的老三届,大家七嘴八舌聊起插队往事,仿佛不是初次见面,而是久别重逢的战友。
与此同时,京大中文系的女生宿舍里,满宝正跪在床板上整理行李。
帆布箱底垫着杨秀秀缝的碎花布,她小心翼翼地捧出个木盒子——那是用收来的旧梳妆匣改的,边角还留着剥落的漆皮。盒子里铺着棉絮,摆着五块碎瓷片:一块带缠枝莲纹的青花,一块釉色温润的白瓷,还有三块带着不同窑变的碎片。
她用软布擦去瓷片上的旅途灰尘,把它们摆在书桌一角,阳光照在上面,釉色流转,像落了几片凝固的彩虹。
下铺的张姐探过头来,她是老三届知青,眼角已有细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