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你先出去,亲自跟爹娘提提这事儿?说不定他们能同意呢,你这么在这儿跟我闹,也没有用不是。”
“我不!”郑业梗着脖子,态度强硬得很,他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最能支撑自己立场的理由,声音也大了起来,带着他自己都没想到的坚持,“嫂子!你不知道他们俩有多聪明呀!满宝能背好多好多古诗,我随便教她几遍,她就能记得牢牢的,一字不差地背出来。
还有陆云,那些复杂的数学题,他学起来都不费劲,比城里的孩子都厉害多了!把他们丢在村里,那就是误人子弟呀,是埋没人才呢!国家现在正需要人才建设呢,我这是在为国家培养未来的好苗子!”
他越说越激动,把这顶“为国育才”的大帽子扣得死死的,说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反正!要是不能带他俩去,我就不去了!我自己也能在村里教他们!”
这些时日在沈家感受到的安宁和那份被真正需要的感觉,让郑业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底气,他这会儿,早就不是过去那个只有满腔热血的毛头小子了。
小小的沈家院里,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杨秀秀的心就像悬在半空中的石头,晃晃悠悠的,既被那巨大的诱惑砸得头晕目眩,又担心这绝佳的机会就此飞走。
郑家父母在城里接到夏凰的电话,也是头大如斗,心里又气又无奈。这老儿子犟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
电话里,郑业更是直接放话了:“不带他们走,我就不走!你们看着办!”那语气,强硬得很,一点儿转圜的余地都没有,把郑家父母气得够呛。
郑父气得脸都红了,手直拍桌子,但最终,还是心疼儿子占了上风。
几天后,一封加急电报从宁县拍到了向阳镇。
又过了一段时间,郑家一位身份更“说得上话”的代表低调地来了一趟沈家屯,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郑业那位素来稳重、也最疼爱他的小舅舅王建国。
王建国穿着一身整洁得体的中山装,戴着副黑框眼镜,看着就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儒雅气息,他也没有惊动太多人,就在沈家的堂屋里坐了半天。
郑业把他精心记录的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的本子拿出来给小舅舅看,那本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记录着满宝和陆云每次学习的点滴进步。
他一边激动地口述两个孩子的聪慧之处,一边还指挥着满宝现场表演背古诗、认字,又让陆云计算那些稍微复杂点儿的数学题。
杨秀秀也没闲着,瞅准时机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