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爬上了车,一屁股坐在竹篓边沿上,小脸被冻得通红,可那兴奋劲儿却怎么也掩不住。
沈青山一甩鞭子,“驾!”的一声轻喝,青驴便拉着满满当当的车缓缓动了起来,车轮碾过尚未化尽的积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朝着向家村走去。
驴车在冬日寂静的乡道上慢悠悠地走着,前半程的时候,爱军和爱国还叽叽喳喳个不停,一会儿指着路边的小土堆大呼小叫,一会儿又对着光秃秃的枝桠好奇。可这兴奋劲儿没持续多久,他俩就靠着竹篓眼皮子开始打架。
满宝呢,窝在娘亲怀里,小脑袋也随着驴车的颠簸一点一点的,心里却一直在想着外婆家的样子。她听娘说过,外婆家有三个舅舅,一个大姨,娘是最小的孩子。虽说两家隔得有点远,可每次娘提起他们的时候,眼睛总是亮亮的。
紧赶慢赶的,还是用了小半天功夫,驴车才终于晃悠着驶进了向家村口。
不同于沈家屯的布局,向家村的房屋更密集些,一家挨着一家,看起来更亲近。沈家这装满年货的驴车一进村,车顶上堆得小山似的东西立刻就吸引了路边那些正在晒暖、串门的乡亲们的目光。
有几个在门口晒太阳的老人眯着眼打量,认出了华慧之后,就高声招呼。
“嚯!这是青山家的吧,这是发达了呀?回趟娘家拉这么半车年货哩?”有人啧啧有声。
“看那包袱,鼓囊囊的,怕是肉吧?”
“哎哟,那背篓里装的啥?看着就沉!”
旁边几个玩耍的孩子更是好奇得不得了,撒开脚丫子就跟在车后面跑,一边跑还一边喊着:“哇,好多东西呀,快看快看!”
华慧坐在车上,脸上始终带着得体的笑容,听到乡邻们的议论,便笑着回应道:“叔,婶儿,过年好啊!这不,难得回来一趟,总得给我娘带点嚼谷……都是些屯里的山货和自家蒸的馍馍,不值啥钱,就是点心意!”
她把“自家弄的”和“不值钱”这几个字咬得略重了些,轻易地就把这丰盛物资的事儿给含糊了过去,只惹来了更多的羡慕和猜测。
驴车吱呀呀地转过一个土坡,远远地就看见几个半大小子站在坡上张望着。为首的那个高个子少年眼尖,一眼就看清了车上的华慧,立刻扯着嗓子回头喊道:
“奶奶!小姑回来啦!还坐大车呢!!”
“小姑!小姑!”其他几个小子也跟着齐声高喊着,然后一窝蜂地飞奔过来,那脚步扬起地上的些许积雪,脸上都带着兴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