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杨梅。”林峰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时,他才发现掌心全是汗,“她在联合国环境署有熟人,上周还说要帮我们牵线。”
电话接通的瞬间,杨梅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传过来:“林教授?我正要说——刚才法国代表团私下找我,说愿意开放海外实验基地。”她的背景音很吵,像是在机场,“他们看到了你们发的实验简报,现在最缺的是合法性背书。”
“周勇在吗?”林峰捏紧手机,“需要他帮忙梳理国际公约里的豁免条款。”
“我在。”另一个声音插进来,是周勇特有的低沉声线,带着翻书的沙沙响,“《人类基因编辑宣言》第17条允许‘为应对全球性生存危机’的特殊应用。我已经整理好法律依据,半小时后发到你邮箱。”
实验室的挂钟指向凌晨三点,林峰却觉得有团火在胸腔烧着。
他看向艾丽娅,她的能量流重新变得明亮,像离星夜空里的极光。
阿明在调整环境模拟仪的参数,赵博士在给服务器打新的补丁,刘强靠在门框上,拇指摩挲着战术枪的握把——那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但此刻眼里却闪着光。
“明天上午十点,国际科学委员会视频会议。”林峰把手机搁在操作台上,屏幕亮着杨梅发来的会议链接,“我们要展示实验数据,还有这株苗。”他伸手碰了碰培养舱外壁,小麦叶尖轻轻颤动,像在回应他的温度,“证明它不是怪物,是希望。”
会议前的三小时过得像被加速的录像带。
杨梅用外交辞令说服了俄罗斯代表,周勇用法律条款堵住了德国专家的质疑,艾丽娅用离星的硅基基因图谱解答了日本学者的疑问。
当林峰最后调出实验苗在模拟小行星撞击后环境(强辐射、低氧、高二氧化碳)中的生长数据时,屏幕里的各国代表们突然安静了。
“这不是基因编辑。”英国的生物学家打破沉默,声音里带着震动,“这是……进化。”
掌声从各个屏幕角落响起时,林峰的手背被艾丽娅的能量流轻轻碰了碰。
她的瞳孔纹路舒展成温柔的漩涡,说:“离星人说,当所有星辰都熄灭时,最后一盏灯一定是种出来的。”
但这盏灯只亮了四十八小时。
实验室的固定电话在深夜十点十七分响起,铃声像根细针扎进耳膜。
林峰正和阿明核对移民船生态舱的种植密度,接起电话时,话筒里传来卫星中心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的颤抖:“林教授……我们重新计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