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袁谭听闻沮授让其亲自北上邺城,却不免心生怯意......
“公与(沮授)先生,非我不愿扶柩北上,亲自处置父亲丧事,实是审配,逢纪等辈昔日扶持三弟,今日想必也与我并非同路......”
袁谭在议事厅中来回踱步,面色阴晴不定,随后竟“语出惊人”道:
“况且,若二弟显奕(袁熙),四弟季彦(袁斌)不服我继承袁氏家主大位,与我刀兵相见,我恐为其所害......此事终究不妥!”
见袁谭如此“色厉内荏”,沮授不由顿足急道:
“大公......主公!值此袁氏风雨飘摇之时,主公既有本初公遗命,又有何人敢加害!若主公不亲自前往邺城,便是名不正言不顺,难以震慑袁氏群臣......”
“甚至二公子,四公子亦会对主公生出轻视之心......如此袁氏内部人心不稳,将来必有大祸啊!”
沮授一番苦口婆心劝谏,袁谭却依旧不为所动。
其心中一番权衡后,决定先命心腹王修代自己前往邺城,面见“颍川派”另一干将辛评,探明邺城虚实,再做打算。
不过,袁谭对沮授提出继续结好刘备,请其保荐自己继承大将军,邺侯之位一事,却是大为赞同。
当即命人备足厚礼,前往淮南寿春,与刘备再叙同盟之谊。
此后,赶往淮南的袁谭使者一番周折,才得知刘皇叔近日亲往庐江,为南下江东的霍骁筹措兵员粮草。
于是,袁谭使者只得马不停蹄,再往庐江而去。
数日后,庐江皖城外,一大片地势较高的田垄靠近一条水量尚可但水位较低的小河,一架结构庞大但设计精妙的木质器械,正在工官令黄月英的指挥下,由屯田军士紧锣密鼓地组装起来。
与此同时,当朝大司马刘备,其二弟庐江太守关羽,左军师诸葛亮,后军师刘晔,屯田校尉陈群等刘备军文武皆齐聚于此,饶有兴致地看着眼前的“稀罕之物”。
此时,江淮之地余寒消退,已渐入开春时节。
去岁冬雪较少,近来屯田校尉陈群正暗自发愁,唯恐今年开春播种不顺,影响主公在江淮的屯田大计。
所幸,此番主公带来了由诸葛亮,黄月英夫妇改良,淮南工官坊试制的新式农械——龙骨翻车!
“主公,诸位同僚请看!此物名为龙骨翻车,乃汲取古法,融汇墨家机关术与农工巧思改良而成。其核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