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的典故,那温暖的笑容如同这元宵的灯火,照亮了她的心房。
她生辰之时,父亲特意为她寻来罕见的诗书画卷,小心翼翼地递到她手中,生辰满是慈爱与期许,告诉她要多读书,做个有见识的女子。
还有无数个夜晚,她在灯下习字,父亲在一旁静静看着,偶尔轻轻握住她的手,纠正她的笔法,那宽厚温暖的手掌,传递着无尽的爱意。
可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泡影,父亲竟永远地离她而去,阴阳两隔,再无相见之日……)她身子晃了几晃,几欲昏厥过去。身旁侍奉的丫鬟婆子们见状,皆忍不住惊呼一声,赶忙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她搀扶住。
此时,但见黛玉泪如泉涌,顺着那原本粉嫩如今却苍白如纸的脸颊滚滚而下,宛如断了线的珠子,再也止不住。
紧接着,她放声痛哭起来,声音悲恸欲绝,似要将这满心的悲痛都宣泄而出,直叫天地亦为之动容:“父亲……父亲呐!女儿远在这京都之地,不能常侍您身畔,尽些儿女孝道,怎料到如今竟与您阴阳两隔,成了永诀!这叫女儿如何承受得住,如何是好哇!”那哭声如杜鹃啼血,声声悲戚,似能穿透云霄,闻者无不为之动容,眼眶泛红,心中涌起无尽的怜悯与哀伤。
且说宝玉听闻此变,心中犹如被烈火炙烤,心急如焚。(脑海中瞬间浮现出黛玉悲痛欲绝的模样,仿佛能看到她那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泪水涟涟,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揪住,疼得他几乎无法呼吸。
他深知,此刻的黛玉定是肝肠寸断,无依无靠,自己必须陪在她身边,为她遮风挡雨,给予她力量和安慰 )
当下,不及多想,即刻匆匆进宫请旨,见到圣上,宝玉“噗通”一声,双膝跪地,身着的锦袍在地上铺散开来,宛如一朵盛开的暗色繁花,却又透着几分沉重与哀伤。
他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苦苦恳请圣上恩准,让自己能陪黛玉一同赶回苏州料理后事。圣上见他如此情真意切,心中也不禁为之感动,念及黛玉孤苦伶仃,遂恩准了他的请求。
宝玉得了旨意,不敢有丝毫耽搁,心急火燎地匆忙回府收拾行装。一切准备停当后,便与黛玉登车启程。
一路上,车夫扬鞭策马,快马加鞭,那马蹄声哒哒作响,仿若密集的鼓点,一下下重重地敲在宝玉和黛玉的心坎上。
二人心中唯有一个急切的念头,恨不能肋生双翅,即刻飞至苏州。车窗外的景色如飞般掠过,可他们却无心欣赏,满心满眼都是对苏州的急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