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就被硬生生打了回去,丢下了近两百具尸体,进攻势头为之一滞。
十九路军的官兵们看着这支突然出现、打法凶悍的援军,精神大振。很快,消息传开:是山西来的雷总办,带着民团和第五军的兄弟杀到了!
2月1日- 2月4日,巷战绞肉机与日军首次增兵
闸北、江湾的巷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每一栋楼房,每一条街道都成了血肉磨坊。雷天响的部队成了战场上的“救火队”和“钉子户”。
他们往往在夜间渗透至最前沿或侧翼的关键支撑点(如某几栋坚固的楼房、重要路口),死守不退。白天,当日军集中火力猛攻这些点时,迎接他们的是最顽强的抵抗和最惨烈的近战。克隆兵的核心作用在此刻显现:他们战术素养极高,射击精准,悍不畏死。即使一个班打光了,24小时后,补充上来的“新兵”会带着同样的冷静和杀意,再次出现在同一个阵地上!这种“杀不完”的恐怖感觉开始弥漫在与之交手的日军部队中。
入夜后,雷天响的部队便化身幽灵。小股精锐在克隆兵带领下,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白天观察,夜间行动),不断袭击日军的哨所、弹药囤积点、炮兵观测哨,甚至营、连级指挥部。每一次袭击都力求造成最大杀伤,然后迅速消失在黑暗中。日军疲于奔命,精神高度紧张,伤亡数字直线上升。
日军指挥官植田谦吉惊愕地发现,战况远比预想的艰难惨烈。十九路军本就顽强,现在又多了一支打法极其凶残、似乎不怕伤亡、装备也不差的“民团”部队。原定的速战速决计划破产。2月初,日军第一批增援部队——第9师团(历史上的第一批增兵)匆匆抵达上海。兵力优势暂时回到了日军一方。
2月5日,吴淞、江湾登陆战的血腥代价
得到增援的日军,意图在吴淞和江湾侧翼实施登陆,一举包抄中国守军。
吴淞炮台附近滩头,日军舰炮进行了长时间的猛烈炮火准备,滩头几乎被犁平。登陆艇载着日军士兵蜂拥而上。守卫此处的中国军队(含十九路军部分和第五军一部)在炮火中伤亡很大。
就在日军先头部队成功建立滩头阵地,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涌上岸时,侧翼的芦苇荡和废弃的码头建筑群中,突然杀出大批身着深灰色军装的士兵!正是雷天响预先埋伏在此的主力一部!他们像潮水般冲向立足未稳的日军登陆部队。
战斗瞬间进入最残酷的阶段。没有复杂的战术,只有面对面的厮杀。雷天响的部队贯彻了他的意志:“杀敌八千,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