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在阳光下重新焕发出纯净的银白光芒,仿佛被洗净了二十年的罪孽。
张小帅站在一旁,鱼形磁石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他翻开《格物杂记》,蘸饱墨汁,郑重地在空白页上写下:"钩锁贪佞,簪启天光。护民之道,终见清明。"字迹力透纸背,仿佛要将这二十年的冤屈与今日的胜利都镌刻进史册。
王三柱拄着枣木拐杖,老泪纵横地望着这一幕。他弯腰捡起地上的铜烟锅,手却止不住地颤抖。七年前义子惨死的画面、漕运兄弟们枉死的冤魂,此刻终于可以安息。"好,好啊..."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释然与欣慰。
突然,殿外传来如潮水般的欢呼声。百姓们举着火把、灯笼,聚集在紫禁城的宫墙外。他们高举写着"还我公道"的布条,声音震天动地。这声音惊飞了紫禁城上的寒鸦,也吹散了笼罩京城二十年的阴霾。
苏半夏缓缓站起身,将母亲的木簪重新别回发间。断裂的簪子在晨光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飞鱼纹样完整如初。她望向殿外的朝阳,十二年前那个雨夜的记忆再次浮现——母亲浑身是血地将木簪塞进她襁褓,最后气若游丝的叮嘱:"若见飞鱼纹染丹色,便去顺天府..."
原来,母亲早就知道,这支木簪不仅是保护她的信物,更是揭开真相的钥匙。而盲眼琴师用生命传递的锦缎残片,王三柱义子拼死保留的半块玉佩,张小帅带来的现代法医学知识,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一刻汇聚成正义的力量。
"苏姑娘,"张小帅走到她身边,"宋明修虽死,但玄冥司的余孽尚未根除。太极殿井底的镇魂阵核心,还有..."
"我知道。"苏半夏握紧银铃,铃身浮现出新的字迹:"天光既启,阴霾必散。护民之志,代代相传。"她转头望向张小帅和王三柱,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但至少,今天我们为所有逝去的人讨回了公道。"
王三柱重重地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走!老骨头我还能再战十年!先去西苑丹房,把那些畜生的罪证都挖出来!"
三人走出金銮殿,朝阳的光辉洒在他们身上。张小帅将鱼形磁石收好,苏半夏的银铃在晨风中发出清脆的鸣响,王三柱擦亮铜烟锅,深吸一口旱烟。远处,百姓们的欢呼声仍在继续,紫禁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场惊心动魄的正义之战,终将载入史册,成为守护苍生的不朽传奇。而苏半夏、张小帅和王三柱的故事,也将如同破晓的天光,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他们知道,守护正义的征程永远不会结束,但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