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的青梅干都添了几分水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日是贺老太爷的忌辰,三夫人在自己的长亭居内,正与管事婆子细细交代:
“今日老夫人和二嫂她们午时便会回府,到时候等她们一回来就可以开始祭拜。你们须得早些在祠堂前摆好供桌,再吩咐厨房可以开炉做菜了,尤其那只鹅,须得收拾得干干净净,做成老太爷生前最爱吃的胭脂烧鹅,万万不可马虎。”
那婆子躬身应了退下,她便继续绣着给贺老夫人的生辰礼。
三老爷穿着衙内常服从内室脚步轻缓的出来,见三夫人正坐在窗前绣一架松鹤延年的抹额,便笑着走到她身后,伸手拂去她鬓边沾着的一根丝线。
“大清早的又费眼神,仔细伤了目力。”
他话音未落,三夫人已回过头,将手中绣绷往旁边一放,起身和他一起坐下:
“方才厨房送来新做的豆花奶,我让她们温在银盅里,您且用些垫垫肚子。”
他的目光落在三夫人鬓角新添的几缕银丝上,心中微叹,面上却笑道:
“你昨儿个为着昭哥儿的功课又熬到三更,仔细脸上长了细纹,回头我让阿玉去南边儿买些上好的珍珠粉来。”
说罢,竟伸手在她脸颊上轻轻捏了捏,惹得三夫人脸颊一红,嗔怪地拍开他的手:
“都多大年纪了,还这般没正形,仔细让丫鬟们笑话。”
室内丫头们都低声笑着。
三老爷忽然低笑出声:“说起昭哥儿,倒让我想起明儿六岁那年,非要跟着我去文庙,结果在孔子像前摔了个嘴啃泥,起来还拍着胸脯说‘爹爹莫怕,我替孔圣人捶捶地。’你还记得么?”
三夫人闻言 “噗嗤” 一声笑了出来:
“怎不记得?回来还跟他祖父学舌,惹得老太爷笑了半日。如今倒好,一晃都十七了,听国子监的先生说他文章大有益进,现都在考场上了。”
内室的酸枝木圆桌上摆着一只青花瓷碗,碗里盛着嫩滑的豆花奶,奶面上浮着几颗莹白的杏仁,银匙舀起时带起细腻的纹路。
他刚用了几口,银匙碰着瓷碗发出清越声响,闻言放下手中银匙,抬眼问道:“怎的又添了鹅,我记着前儿不是备了鸡鸭了么?”
三夫人坐在对面,接过丫鬟递来的青瓷茶盏,盏中碧螺春正浮着袅袅热气。
她浅啜一口,唇角沾了些许茶渍,身旁的秋纹眼疾手快地递上一方月白绣千叶海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