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渐渐倒向他们这边,越来越多的网友声援,谴责盗版行为。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对方却突然反扑。
一家不知名的媒体刊登了一篇报道,声称云倾月和时砚的照片并非完全原创,而是参考了国外摄影师的作品,并附上了几张风格相似的图片作为对比。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时砚愤怒地拍案而起。
“他们想混淆视听。”云倾月冷静分析,“如果我们回应得太激烈,反而会被带节奏。”
“那怎么办?”他问。
“让他们自己露出马脚。”她淡淡一笑,“我们可以请专业机构出具鉴定报告,证明我们的作品独立完成,与那些所谓‘参考图’毫无关系。”
果然,当鉴定结果出来后,所谓的“参考图”根本无法构成实质性相似,反倒暴露了对方为了抹黑而捏造事实的行为。
舆论再次反转,原本观望的人纷纷站出来支持云倾月和时砚。
维权案件终于进入法庭审理阶段。
开庭当天,云倾月穿着一袭黑色西装,神情冷静地坐在原告席上。时砚则坐在她身旁,手里握着厚厚的证据材料。
被告方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律师,试图以“合理引用”为由进行抗辩,还提出质疑,认为部分证据存在时间戳漏洞。
“请问,您是否能解释这张照片的时间点为何比实际拍摄时间晚了整整两个小时?”被告律师质问道。
云倾月微微一笑,翻开手中的日志本,“因为那天我们遇到了突发状况,相机电池耗尽,更换备用电池后才继续拍摄。这个时间差,恰好可以证明我们当时确实在现场。”
她又调出手机中的行程记录,展示当时的天气预警通知和酒店入住记录,一一对应。
轮到时砚发言时,他展示了他们拍摄期间的通讯记录和朋友圈动态,甚至还拿出了当天的出租车司机证词——那位司机还记得送他们去海边拍摄的经历。
法官频频点头,陪审团成员也开始流露出认同的表情。
最后,云倾月站起来,直视被告方,“你们盗用了我们的作品,试图借我们的名声谋取利益。但创作的意义,不是用来投机取巧的。”
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庭审结束后的几天,法院作出判决:盗用方侵犯着作权罪名成立,需赔偿经济损失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三十万元,并在主流媒体公开道歉。
消息传来时,云倾月正和时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