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省,王晓东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带领专家组再次深入现场,实地勘察新的路线。陡峭的山路上,他拄着登山杖,脚步稳健。一位年轻的专家忍不住赞叹:“王省长,您这体力,比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强!”
王晓东笑着说:“在西南省当省长,要是连山路都走不好,怎么为老百姓办事?这条路的每一寸土地,我都要亲自走过,才能放心。”
然而,新路线的规划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一段需要穿越一片原始森林,环保部门提出了强烈反对。“王省长,这片森林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一旦施工,生态破坏将不可逆转。” 环保局长在会议上态度坚决。
王晓东陷入两难。他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公路建设同样刻不容缓。那段时间,他白天跑施工现场,晚上研究生态保护方案,常常工作到凌晨。
“能不能采用高架桥的方式,从森林上方通过?” 在一次深夜会议上,王晓东突然提出这个想法。
“理论上可行,但成本会大幅增加,而且施工难度极高。” 总工程师皱着眉头说。
“再难也要试!” 王晓东一拍桌子,“我们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经济。就算多花点钱,多花点时间,也要找到一条两全其美的路。”
在王晓东的坚持下,专家组开始研究高架桥方案。他们翻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邀请顶尖桥梁专家进行论证。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一套兼顾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方案终于诞生。
施工过程中,王晓东几乎常驻现场。他和工人们一起吃盒饭,在简陋的工棚里开会。一次,天降暴雨,他冒雨检查施工安全,浑身湿透却浑然不觉。随行的秘书心疼地说:“省长,您这样会累垮的。”
王晓东却笑着说:“和工人们比,我这点辛苦算什么?只要路能修好,一切都值得。”
李维民则在后方全力协调资金和物资。他频繁与银行、企业沟通,争取到了多笔低息贷款;同时,组织志愿者队伍为施工现场提供后勤保障。在他的努力下,资金链始终保持稳定,物资供应及时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罗卫国也没闲着。他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公路建设相关政策;走访边境地区,安抚群众情绪,动员大家支持重建工作。“这条路是我们西南省的希望,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咬牙挺过去!” 他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热血沸腾。
历经八个月的艰苦奋战,新的边境公路终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