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说,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法,尽管提。” 王晓东开门见山地说。
岩松第一个发言:“我觉得我们可以成立合作社,这样能集中力量,和收购商讨价还价也有底气。而且可以统一管理,提高种植技术。”
李为民点头赞同:“岩松说得对。另外,我们可以在网上卖果子,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网购。”
一个果农却有些担忧:“可我们不懂网络,谁来操作啊?”
这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走进木屋。她叫林小雨,是县里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穿着简单的 T 恤和牛仔裤,背着个帆布包,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我来教大家!” 林小雨笑着说,“我学的是电子商务,正好能用上。”
王晓东眼前一亮:“好!小雨,这事就交给你负责。不仅要教大家网络销售,还要帮我们打造品牌。”
林小雨自信地点点头:“保证完成任务!我已经想好了,就叫‘孟连金果’,寓意咱们的牛油果像金子一样珍贵。”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王晓东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建议,心中的蓝图逐渐清晰。
第二天一早,王晓东顾不上休息,又踏上了前往云南农业大学的路。他要亲自邀请专家,为孟连的牛油果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坐在车上,他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回想着在孟连的所见所闻,眼神更加坚定。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决心,有行动,就一定能让孟连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让西南边境示范区焕发出新的生机。
云南农业大学的林荫道上,王晓东的皮鞋碾过飘落的银杏叶,发出细碎的声响。他特意换下沾满泥浆的冲锋衣,换上笔挺的西装,却难掩眼底的疲惫。教务处主任领着他走向果树栽培系办公室时,压低声音说:“张教授脾气倔,上个月刚推了省里的项目。”
推开虚掩的门,浓烈的茶香扑面而来。张建国教授正往紫砂壶里续水,这位头发花白、戴着圆框眼镜的老学者抬了抬眼皮:“王省长亲自来当说客?我可没时间哄农民玩。” 他指了指桌上堆积如山的论文,“分子育种实验到了关键期。”
王晓东没接话,从公文包掏出几张照片 —— 岩温布满裂口的手掌托着腐烂的牛油果,岩松在昏暗灯光下抄写种植笔记的侧脸。“张教授,孟连的果农不是在‘玩’。” 他的声音发沉,“他们抵押房子贷款种果树,现在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出。您说的分子育种,对他们来说太远了,他们只需要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