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看到从种植、加工到运输的全过程视频记录。
在越西县的苹果园里,老陈成了这项技术的首批受益者。他乐呵呵地向来访的记者展示手机上的溯源系统:“现在俺们的苹果,那是‘有身份证’的!消费者买得放心,价格自然也卖得上去。”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西南边境示范区的绿色农业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联合实验室与东南亚多国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共同研究适合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新型农作物品种。在龙陵的石斛基地,一项革命性的发现正在酝酿 —— 林小满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培育出了药用成分含量翻倍的石斛新品种。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国际医药界引起了轰动。欧美多家药企纷纷抛出橄榄枝,希望能达成合作。罗卫国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时,自豪地说:“这不仅是一项科研成果,更是我们西南绿色农业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在一次实地调研中,王晓东看到大量的牛油果果皮、虾壳被随意丢弃,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我们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他严肃地说。
很快,一项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 启动。在孟连,牛油果果皮被加工成有机肥料;在东兴,虾壳提取出的甲壳素被用于制作生物医用材料。李教授带着学生们扎根工厂,日夜攻关,终于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 100% 利用。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一年后的秋天,西南边境示范区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国际农业博览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专家云集于此,惊叹于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罗卫国站在智慧农业展示中心的大屏幕前,向各国来宾介绍:“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科研、贸易于一体的绿色农业生态系统。”
在博览会的签约仪式上,一笔笔合作协议顺利达成。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南省与东南亚多国签署的 “跨境农业科技走廊” 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各方将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标准互认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夜幕降临,博览会现场的灯光璀璨如星。王晓东站在滇池边,望着对岸的智慧农业基地,那里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手机震动,是林小满发来的消息:“王省长,我们和泰国的联合实验室今天正式挂牌了!”
王晓东嘴角上扬,回复道:“继续加油,下一个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