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画面:1970 年 4 月 1 日的加密系统检查现场,0.98 毫米模数齿轮的显微图像与 37 级优先级刻度在检测屏上并置,±0.37 秒的同步误差曲线被红框标注为合格范围,98.7 分的状态评分由齿轮精度、优先级完整性、同步稳定性等 19 项指标加权生成。数据流动画显示:0.98 毫米模数 = 1962 年基准标准 ×1:1 复刻,37 级优先级 = 1969 年系统层级 ×100% 达标,±0.37 秒误差 = 历史最小阈值 ×1:1 吻合,98.7 分 =(0.98×0.2 + 37×0.3 + 0.37×0.5)×100,四项指标误差均≤0.01。字幕浮现:当 0.98 毫米的齿轮与 37 级优先级在发射前 15 天完成最终校准,98.7 分的评分不是静态数字,是加密系统向实战任务的最后锚定。】
【镜头:陈恒的卡尺卡在齿轮齿间,0.98 毫米的读数与 1962 年标准图纸完全重合,他的铅笔在检查记录表上划出 37 道校验线,每道线的间距对应一级优先级,同步误差测试仪的 ±0.37 秒刻度与历史最佳值形成重叠投影。】
1970 年 4 月 1 日清晨,发射场的加密系统检查室里弥漫着机油与金属的混合气味,距卫星发射仅剩 15 天的倒计时牌在墙上无声倒数,红色的数字 “15” 将陈恒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戴着白手套的手指拂过密码机的齿轮组,0.98 毫米的模数刻度在放大镜下泛出金属光泽,这个从 1962 年沿用至今的标准参数,此刻正接受发射前的最后校验。
检查工具箱里整齐排列着 1968 年启用的校准工具,游标卡尺的精度保持在 0.01 毫米,与齿轮模数的公差标准完全匹配。陈恒先将卡尺卡在主动齿轮的齿根处,表盘指针稳定在 0.98 毫米,与 1962 年原始图纸的标注分毫不差,但他注意到从动齿轮的齿顶有 0.003 毫米的磨损,这个数值虽在允许范围内,却让他想起 1965 年因齿轮磨损导致的密钥同步失败。
“把 1969 年备用齿轮组调出来比对。” 陈恒的声音在安静的检查室格外清晰,技术员小张迅速从防潮柜取出备用齿轮,两组齿轮的模数对比显示磨损量稳定在 0.003 毫米 / 年,符合设备老化预期。老工程师周工在旁记录:“齿轮组状态评分 99.2 分,优于 98.7 分的合格线。” 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