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率经 37 组极端测试确认。4. 双因子加密逻辑延续 1967 年 “汉字笔画 + 坐标” 机制,《加密算法谱系研究》第 19 章有明确技术传承记录。5. 密钥载体 0.98 毫米钢板厚度符合《军用密码载体规范》,与 1964 年齿轮模数标准同源。】
月底的系统封存仪式上,陈恒亲手将最后一组双因子密钥输入存储器,37 公里与 ±1.9 秒的参数在显示屏上形成红色十字准星。远处的导弹模型在夕阳中矗立,37 公里高度线与时间轴的交点处,仿佛能看到密码数据流在无声流动。这场历时 20 天的定型测试,最终用零错误率证明:当技术参数形成严密闭环,当双重因子构筑双重防线,引爆密码系统早已超越简单的工具属性,成为守护安全的技术长城。
深夜的测试场,陈恒最后检查完存储器参数离开,月光洒在加密设备的钢板上,0.98 毫米的厚度在地面投下均匀阴影。远处的气象站显示温度 - 1.9℃,与时间误差数值形成奇妙呼应,设备的运行日志每 37 秒自动保存一次,在寂静中完成着技术传承的最后闭环。这一刻,四年的技术积累如同 37 公里高空的引爆指令,在精准与可靠中完成了最完美的定型。
喜欢译电者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译电者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