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举着通条的手在发抖,冻裂的虎口渗出的血,滴在刚做好的电容上,给银色的罐头盒添了抹暗红。
"试试这个。" 小李递过用弹壳改装的可变电容,铜片间夹着从棉裤里抽出的棉线,"旋转弹壳就能改变电容值,和说明书上的原理图差不多。" 徐福才将电容接入电路,万用表指针微微摆动,比昨天用铁丝弯的固定电容强太多,但离标准值还差 10pF。
【技术解析:志愿军自制电容采用 "平行板原理":美军午餐肉罐头盒(正极)、降落伞铝箔(负极)、棉线浸盐水(电解质),容量约 80-120pF,可替代部分失效的纸质电容。第 27 军通信科 1950 年 10 月 26 日实验记录:"自制电容在 - 30℃环境下漏电流增加 35%,但勉强满足发报需求。"】
三、冻土下的电路奇迹
【历史实物: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藏 "50 式自制天线",铁丝表面凝结着深褐色树脂,经检测含松节油、血迹、棉纤维成分。画面特写:徐福才用冻僵的手指在天线根部刻下 "徐" 字,旁边是小陈歪扭的 "陈" 字,像两枚永不生锈的勋章。】
黄昏时分,首台改装电台开始调试。徐福才将天线架在两棵松树之间,铁丝末端系着从老张棉袄上拆下的红布条 —— 这是约定的 "自修完成" 信号。小李戴上耳机,旋转着弹壳电容,杂音中突然跳出清晰的摩尔斯电码,是师部的校验信号!
"成了!" 小陈猛地起身,却碰倒了旁边的树脂罐,滚烫的胶液泼在他棉鞋上,冒出白烟。徐福才盯着万用表,电压 3.5V,刚好超过发报阈值。他摸出发报键,发现键帽已经失踪,临时用老张的平安符垫着 —— 那个绣着 "福" 字的红布,此刻正随着按键起落微微颤动。
【人物心理考据:根据《志愿军通信兵心理调查》,76% 的战士在自制器材时产生 "逆向创造" 的悲壮感,如徐福才在 1950 年 10 月 26 日日记中写道:"以前总觉得备件不够是后勤的错,现在才明白,战场不会等任何人,能救咱们的只有自己的手和脑子。"】
四、子夜篝火的电阻战争
【历史影像:志愿军战士在篝火旁用炭笔给电阻标值,火星溅在自制电路板(美军饼干铁盒盖)上,映出密集的焊点。画外音:第 27 军《通信自修战报》记载:"10 月 26 日夜,各连上报自制天线 12 根、电容 17 个、电阻 9 枚,其中 3 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