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是朕没有识人之明?错看了清照这孩子吗?”
这顶大帽子扣下来,李恪非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额头瞬间渗出冷汗,连忙说道:“陛下息怒!臣万万不敢有此意!臣只是忧惧过甚,惶恐失言!陛下天纵圣明,洞察秋毫,清照能得陛下青眼,是臣李家祖坟冒了青烟!”他急得声音都带了颤,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分辩,只觉得伴君如伴虎,方才帝后那和煦如春风的模样仿佛只是错觉。
赵湘看气氛差不多了,秦济已经开始唱红脸了,那也该自己出马唱黄脸了。
“李侍郎,”赵湘的声音如同温润的珠玉,瞬间打破了紧绷的气氛,她目光温和地落在李恪非身上,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陛下爱才心切,一时情急,并非真要怪罪于你。”她的话语巧妙地给了秦济一个台阶,也缓解了李恪非的窘迫。
赵湘继续说道,语气如同在拉家常,却字字清晰,分量十足:“你的担忧,本宫与陛下并非不能体谅。为人父母者,哪个不为儿女前程悬心?但李侍郎,你需得信两点。”
她伸出两根保养得宜的手指:“其一,信你李家的家学渊源。李侍郎清流之名,学识人品,朝野共知。清照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便已显露出非凡才情,这份底蕴,岂是寻常顽劣可比?”
“其二,”赵湘的目光转向一旁早已收起兴奋、变得有些紧张不安的李清照,眼中流露出真切的喜爱,“信清照这孩子本身。她在宫里的这几个时辰,本宫在一旁看得真真切切。她聪慧机敏,对答如流,诗词典故信手拈来,那份灵气和赤诚,是宫里多少循规蹈矩的孩子都学不来的。更重要的是,她与太平投缘,两个人话能说到一起。”
赵湘的声音更加柔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李侍郎,本宫说句实在话,给太平选伴读,学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性相投,能让太平开怀、长见识。清照她,博学多才,想法又天马行空,正是太平眼下最需要的。你且放宽心,将她交给我。清照在宫里,绝不会委屈了她。”
李恪非听得心头震动。皇后娘娘亲自担保,话说到这个份上,他所有的担忧和推拒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不识抬举了。他再看向皇帝,秦济虽然脸色依旧严肃,但眼神中的冷冽已然褪去,对着皇后微微颔首,显然是默许了皇后的意思。
李恪非深深叩首,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和终于尘埃落定的释然,“臣叩谢陛下、皇后娘娘天恩!皇后娘娘金玉良言,如醍醐灌顶,是臣愚钝,思虑不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