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收购价,粮食变成其他得额外交钱吧?真的有赚头么?”
“好问题!很多来参观的也都问过,哈哈~稻谷加工成大米是粮食,加工成年糕,怎么就不是粮食了?哈哈~不止是年糕,米糕、粽子、月饼等等这些,只要是食品,政策都不管的,反正到了消费者手里,都是为了填饱肚子嘛,很多地方还挺鼓励当地创办企业的,有集体收入有就业啊,你像咱们厂几十个人,就都是本地人。
但的确是不提倡加工成消费品,最常见的就是酒了,酒的确得额外交税,哪怕是村里的那种小作坊,都得被村干部收税的。”
“那现在正常粮价又是多少?”
“干稻我不太清楚,湿稻跌到了85一百斤,现在种地不挣钱哩!一亩地百把斤肥料要吧?农药得打吧?收割机请人也得要钱吧?一般都是双季稻,还不算人工,一年到头,要是种个十几亩,还能赚个万把块钱,家里就三五亩地的,根本就是种自家一年的吃饭谷!
好多地方都宁愿丢在那抛荒,都没人去种!看着真的心疼哩!你说现在是啥世道,用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说,这就叫倒反天罡啊!谷贱伤农,谷贱伤农哩!我也是农民子弟,我爹死的早,死在了担大堤的工地上,我大哥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还是在种地,咱们村一大半的地,都是我大哥承包的,种地是真辛苦啊……现在都才一米六,吃水不忘挖井人,能多给点就多给点吧……”
“那像这样的流动粮商,现在还多不多?”
“不多了,你像环湖区一带围子里面,都是大片大片的平原,交通也方便,所以基本都是当地政府统一收购、统一入库、统一烘干了,反正就一口价,只认湿谷多少钱一斤,农户交过去就不用管后续了,比以前盼着粮商上门收好多了!还不用讲价、不用晒谷,晒谷麻烦啊!怕下雨,怕刮风,晒死个人,半个小时翻一回,操碎了心嘞!就咱们这边,进了山,散户多,地也是这一点那一点,不好统一收啊,所以还是咱们这种流动口上门收。”
难怪杨叔只收湿稻谷,干的反而不要,因为干的首先会更贵,脱水后也更紧实,反而不利于加工,至于为何收购价给的高,则是因为厂区最终出售的是完整的加工制成品,中途产生了数次增值,对原材料的价格自然相对也就没那么敏感了,甚至对于加工厂来说,最重要的反而是规模化才能摊低成本,是供货稳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一般的粮商,就只是单纯的二道贩子,多的每一分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