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愈”;落在共生园,成了“伴”;落在观星台,成了“知”;落在文渊阁,成了“记”。沈墨书的徒孙拾起一片,发现背面还有行小字:“商者,仁也,五夫之商,是让共生落地,让传奇活在日常。”
归墟的市集,从此多了个“商圣祠”,里面不供神像,只摆着那五样遗物。来交易的人,都会先对着遗物作揖,不是敬神,是敬那份“让每个人都活得体面”的初心。
有个从黑风渊来的年轻商贩,第一次到归墟时,背着满篓子矿石,心里打着“高价换焰花蜜”的算盘。他刚进谷口,就被星砂秤拦住——秤杆上的星轨显出他沿途克扣脚夫工钱的事,刻度直指“利欲熏心”。楚临风的战气从算盘里溢出,轻轻缠住他的篓子:“商圣的地儿,不做亏心买卖,先去共生园帮兽群搬三天石头,抵了欠脚夫的力,再来谈交易。”
商贩憋着气去了,却在第三天被狼崽的举动打动——他给幼崽喂了块饼,小家伙竟叼来块罕见的星砂矿,放在他脚边。夜里躺在兽棚旁,他听见萧战的徒孙讲商圣的故事:“当年商圣在雪地里救了个快冻死的猎户,猎户后来用毕生打猎所得,帮他打通了北境商路。”天亮后,商贩主动把矿石价格降了三成,星砂秤的刻度立刻跳到“公允”,秤盘里还多了颗焰花蜜,像在给“改过”的奖励。
归墟的商道,渐渐传到了谷外。有人学他们“以信定价”,在市集立起“无欺木牌”;有人仿他们“以义换货”,用医术换粮食,用织布换兽皮;更有人把“共生”二字刻在商铺门楣上,说这是归墟传来的“商道魂”。谢无咎的徒孙观星时发现,凡是照着归墟规矩做生意的地方,星轨都会变得平顺,连天灾都少了几分——就像商圣当年说的:“和气生财,更生人。”
苏玉瑾的药囊,成了跨谷交易的“通行证”。带着药囊去黑风渊,戾兽会主动让路;拿着药囊去邻村,医者会倾囊相授。有次药囊落在半路,被个拾荒孩童捡到,他没私藏,反而徒步送到归墟,药囊里竟自动生出半袋星砂糖,孩童惊讶地睁大眼睛,苏玉瑾的徒孙笑着说:“这是商圣给‘诚实’的工钱,比任何矿石都值钱。”
文渊阁的《共生商经》,每年都会添新篇。最新的一页,记着个孩童的故事:他用攒了半年的星砂糖,换了灵猴的野果,再把野果分给没糖吃的伙伴,最后竟从伙伴手里换来了各种草药种子,种在药圃里,长出的草药又换了更多星砂——沈墨书的徒孙在旁批注:“商道的终极,是让‘给予’比‘获取’更让人踏实,就像商圣当年,把最后一袋稻穗分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