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的星砂糖在半空转圈,战气卫的星砂护符发出微光,文渊阁的星砂墨锭自动研出银墨。银线在空中拼出姜暖的话:“神农观星,不是为了卜凶吉,是为了知‘时’——何时种,何时收,何时守,何时放。谢无咎的星砂里,藏的是这份‘知时’的智慧。”
有个学徒在整理星砂记录时,发现谢无咎的手稿里夹着片稻穗,穗粒上的纹路竟是星砂轨迹。他把稻穗放在星砂盘上,穗粒突然炸开,化作无数小星,在台上拼出“五承归一”四字,字的笔画里,楚临风的战气在流,苏玉瑾的药香在飘,萧战的兽语在响,沈墨书的墨在凝——最后由星砂收笔,像把五人的力量拧成了绳。
姜暖的身影在星砂光里若隐若现,手里的稻穗对着归墟的方向:“谢无咎看的不是星,是‘承’——看神农的星轨如何在他手中延续,看五夫的守护如何被星砂记下,这才是星砂盘的天机。”
竹简上的传承
沈墨书的文渊阁里,所有竹简突然无风自动,在半空拼出姜暖当年记录的《神农事录》,其中“五承篇”的字迹,与沈墨书写的《归墟大典》序言如出一辙:“守护非一人之功,需战气为骨,药草为血,兽语为筋,星砂为脉,笔墨为魂,缺一不可。”
最老的那卷竹简里,夹着片干枯的桃花瓣,瓣上是沈墨书的批注:“神农氏踏遍千山,未写一字‘苦’;五夫守归墟百年,未提一句‘难’,可见笔墨的重量,在‘记暖’而非‘记苦’。”这话旁,竟有行姜暖的小字:“然苦亦需记,方知暖之贵。”
那个总在桃林画画的孩童,此刻正用星砂在地上写字,写的是“不离不弃”。沈墨书的徒孙发现,孩童的笔画顺序,与姜暖记录神农氏话语时的顺序完全相同,连写错后涂改的痕迹都分毫不差。当孩童写完最后一笔,地上的字突然化作光蝶,飞向文渊阁,与《神农事录》的竹简融为一体,书页间立刻多出归墟百年的故事,从五夫初建谷,到如今人兽共眠,每一页都沾着桃花与药草的香。
姜暖的声音混着竹简翻动的沙沙声:“沈墨书写的不是史,是‘连接’——让五千年前的稻穗,能落在今日的孩童手里;让神农氏的‘共生’,能变成归墟的日常;让所有的‘过去’,都能护着‘现在’走向‘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承归一的瞬间
当神农鼎的五道光分别与五夫的传承共鸣,归墟的天空突然裂开道缝,缝里飘来上古的风,裹着稻穗、药草、骨杖、星砂、竹简的气息。姜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