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佩刀剑,只带两样东西:能筑盾的战气,能疗伤的苏玉瑾药膏。有次一伙悍匪想劫桃花盟的商队,见护商军竟帮路边的老妪挑水,匪首突然弃了刀,说"这般做生意的,我下不去手"。后来这伙悍匪成了商道上的脚夫,说"跟着桃花盟,睡得踏实"。战气卫的甲胄上都刻着朵桃花,有次山洪暴发,他们用战气托着商队和村民往高地走,甲胄上的桃花在水里绽放,像片移动的桃林。
苏玉瑾的"百草坊"成了"药界北斗"。他将草药图谱拓印成册,免费发给药农,说"认得真药,才不会被奸商骗"。各地分号的掌柜每月都要回归墟述职,带回的不只是账本,还有"某地有奇药某村缺郎中"的消息。有个分号掌柜贪了三钱银子,苏玉瑾没罚他,只让他去粮仓帮着分粮米。三个月后掌柜哭着回来:"我看着领粮的人啃树皮,才懂'药商'的'商'字,底下是个'心'啊。"
萧战的兽群成了"万物通译"。灵猴能分辨药材真假,灵鹿能嗅出水源好坏,连最懒的熊罴,都能看出商人是否心怀歹意。有次个粮商想在米里掺沙,刚靠近粮仓,熊罴就挡在门口,喉咙里发出警告的低吼,粮商慌忙倒出沙粒,说"早闻桃花盟有灵兽,果然厉害"。萧战却让灵猴递给他颗桃核:"归墟的商道,是用真心铺的,掺不得假。"
沈墨书的《桃花盟志》,比正史还受人追捧。他不记赚了多少银钱,只记"今日帮百户人家渡过难关某商队舍命救了落水孩童"。书中收录的"商圣语录",被学子们抄在课本上:谢无咎的"星轨昭昭,不欺诚心";楚临风的"战气护道,亦护人心";苏玉瑾的"药可医病,商可医贫";萧战的"万物有灵,利不可独";姜暖的"聚财如聚沙,散财如散花"。有位御史将《桃花盟志》呈给帝王,御批"此乃天下商道之范本"。
姜暖的"桃花坞",成了各国使者必访之地。坞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摆着三样东西:各族人交换的信物、孩童们画的"我的家"、记录着"谁帮了谁"的木牌。使者们不解为何桃花盟能聚起如此大的势力,姜暖便带他们去看粮仓——战气筑的仓廪里,粮米总堆得满满的,却从不锁门;去看集市——谷民与客商笑着讨价还价,最后总互相塞点特产;去看合心石——石上刻满了名字,有商人、有脚夫、有被救助的人,沈墨书写着"皆为桃花盟之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圣之道:最富有的,是人心的归向
多年后,桃花盟的商路已通七国,却没人称姜暖"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