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礼赶忙上前,拉着武安君的衣袖,向学正大人极力推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安君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没想到在这世道,竟还有人如此惦记着自己的前程。
“恩师,学生早已荒废学业……”武安君眼中泛起泪花,他真切地感受到了叶知礼对自己的爱护之情。想当初,自己出身贫寒,在书院时,极得叶知礼喜爱,先生家中藏书任由自己翻阅,私下里但凡有所请教,先生无不详细解答。
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叶知礼,自己的求学之路定会坎坷许多,这份恩情,他铭记于心,难以割舍。
“哈哈,叶老先生,还是收起这份心思吧!”秦蕴冷笑一声,心想这个老顽固,还妄图为武安君出头。
“昔日不过是侥幸罢了!”
“秦公子才是我辈中的翘楚!”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附和秦蕴。
“武安君,今日之事,可不单单关乎你个人,还涉及到学正大人对书院的评价。唯有学正大人认可,我泌阳县才有可能设立官学,这可关系到本县今后学子的前程啊!”叶知礼紧紧拉着武安君的手,眼中满是期待。他也是今日来到此地,才听县令大人说起此事。
此前,县令已叫了几个不错的学子前来,却根本不是秦蕴等人的对手。如今,叶知礼每日专注于给小孩启蒙,两耳不闻窗外事,听闻武安君如今在县城,他便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武安君身上。
叶知礼盼着武安君能拼一把,虽说武安君的诗词并非特别出彩,但与秦蕴等人打个平手还是没问题的。若能得到几位大人的青睐,三年之后,武安君便有机会参加北元朝廷的科举。
“武安君是吧,本县早前也略有耳闻,机会难得啊!”县令苏晋也从房中走了出来。身为一县之尊,看到本县学子被秦蕴等人压得死死的,心中自然不悦。
奈何秦蕴乃是唐州通判秦师珪的儿子,他也不好凭借官威强行压制。至于学正邓宏敏,主管唐州学务,与他算是平级。此番邓宏敏前来巡视,便是为了考察各县设立官学之事。
北元为了招揽优秀人才,打算在学风鼎盛之地设立官学,招收不满十岁且已完成启蒙的优秀学子。
北元认为大乾留下的读书人靠不住,想自己培养一批,以此稳固根基。在官学之中,会设立一名教授,官居正九品。若泌阳县能够设立官学,这教授之位,自然非叶知礼莫属。
“先生,在下学业着实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