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战事稳定后,征讨倭国的计划终于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这一决策并非草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面权衡的结果。
如今,军机处的工作重心已经完全转向了对征讨倭国的推演。
他们需要仔细评估各种因素,以确定这场战争所需的资源和时间。银子、兵马以及时间,这三个关键要素将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胜负和最终的结果。
打仗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征讨一个国家这样的大型战役,更需要精确的计算和策略规划。每一个决策都必须基于对利益的考量,毕竟没有利益的战争是没有人愿意去打的。
无论是皇帝还是萧如薰,都不可能仅凭个人喜好就轻易决定发动一场战争。
这是一个严肃的决策,涉及到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福祉以及无数的资源和人力调动。
在这个时代,打仗所需要调动的人力和资源是极其庞大的。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工程。
因此,绝不可能说打就打,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某个国家与大明相距十万八千里,彼此之间毫无关联,而这个国家的人却无端辱骂大明皇帝。
那么,是否应该因此而对这个国家发动战争呢?显然,这样的行为是不理智的。仅仅因为一句辱骂就开战,即使是法西斯也不至于如此冲动吧?
大国沙文主义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完全不计后果。在处理国际关系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得失,以确保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稳定。
不过这个国家如果有石油,有黄金等等或者说有足够的利益的话。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口号就可以喊起来了!
因此,战争往往是利益,绝对不是个人主义的体现!
……………………
最终军机处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要完全消灭日本,难度系数很大。
日本人口过千万,一旦发动全面战争,面对的抵抗也相当强烈的。
而且日本多山,又是岛国。后勤保障的很大。因为灭国之战要动用的大军起码十万起步,后勤的压力太大了。
不过内阁又提出了新的看法,想要投入少拿下倭国,其实还有一个办法。
先在德川氏和丰臣氏之间制造矛盾,让这两家打起来。等他们两败俱伤,咱们大明就能捡现成的便宜。
但这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