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扣
手术室的灯灭了的时候,苏晓正在车间看一批新出的榫卯构件。手机在白大褂口袋里震得急促,她划开屏幕,看见助理小林发来的消息:“张师傅突发脑溢血,在市一院抢救。”
手里的紫檀木构件“咚”地落在工作台,榫头与卯眼分离的脆响,像极了某种断裂的声音。苏晓抓起外套往外走,走廊里的机械臂还在重复演示着标准化的榫卯拼接,那些精准到毫米的动作,此刻在她眼里却显得格外冰冷。
张师傅是业内最后一位会做“凤凰扣”的工匠。
一、断裂的纹路
市一院的ICU外,消毒水的气味里混着老木头的味道。张师傅的徒弟们守在走廊,手里还攥着没完工的木料,其中一个年轻徒弟的指缝里嵌着新鲜的木刺,红得像血。
“凌晨在工坊赶这批凤凰扣,突然就倒了。”大徒弟哽咽着说,“师傅最近总说记性差,前天还把凿子当成了刻刀,我们以为只是年纪大了……”
苏晓透过玻璃窗看进去,监护仪上的曲线跳得微弱。她想起上周去工坊的情景,张师傅坐在吱呀作响的老木椅上,手里摩挲着一块黄杨木,木头上的凤凰扣半成品已经有了雏形,凤首的弧度要多一分则俗,少一分则寡,那是需要几十年手感才能拿捏的分寸。
“凤凰扣的图纸呢?”苏晓问。
“没有图纸。”大徒弟摇头,“师傅说这手艺靠的是‘手传心授’,每个扣都是活的,跟着木料的纹路走,没法画成死图。”
苏晓的心沉了下去。凤凰扣是明清家具里最精巧的榫卯结构之一,由七组榫头嵌套而成,展开时像凤凰展翅,闭合后严丝合缝,连头发丝都插不进去。整个行业里,能完整做出七组扣的,只有张师傅一人。上个月博物馆要修复一张清代凤凰扣紫檀床,特意来请张师傅出山,现在人倒了,这门手艺怕是真要断在这一代了。
回到公司,苏晓立刻召集技术部和研发部。会议室的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张师傅过去接受采访的视频,老人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榫头,眼神亮得惊人:“这第七组扣,得顺着木料的‘气脉’走,木料有灵性,你急它就犟,你顺着它,它才肯跟你走……”
“‘气脉’?这太玄学了,怎么量化?”技术总监皱眉。
“没法量化就用笨办法。”苏晓敲了敲桌子,“启动‘记忆提取’项目,我要从张师傅的脑子里,把这门手艺‘取’出来。”
整个团队都愣住了。“记忆提取”是公司正在研发的脑机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