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了我此刻的心情。
挂断电话后,我仿佛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我开始憧憬着十一能与林菲菲再次见面的情景,心中满是期待。
这天,我如往常一样专注地工作着,电脑屏幕上的代码如跳动的音符,在指尖下流淌。突然,右下角的QQ图标闪烁起来,弹出一条新消息。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大学同系市场营销专业的崔喆发来的。
“陆然,你现在在北京呢?”消息简短直接,带着一丝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我赶忙回复:“是呀,在北京上班呢。崔大班长,你现在做啥工作呢?”
很快,他的消息就回过来了:“我做销售,有时候也会来北京出差。”
我心中涌起一股热乎劲儿,不假思索地说道:“那有时间你过来到我这,我请你喝酒。”
“好,有时间我再过去找你。”他的回应同样干脆利落。
崔喆是我们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的,老家在省城YK市。虽然我们并非同一个专业,但大学时期都住在普间宿舍。他身为他们专业二班的班长,性格格外开朗,就像一团热情的火焰,走到哪儿都能带来活力。那时,我们的关系虽算不上极为亲密,但毕竟有着大学同窗的情谊。如今,在偌大的北京,倘若能与这位大学校友相聚,那份亲切感自然是油然而生,让人倍感温暖。
我们又聊起那些一起度过大学时光、彼此都熟悉的同学近况。崔喆突然问道:“肖丽在北京读研呢,你跟她联系过没?”
我微微一愣,如实回答:“还没呢,我也是最近这几个月工作才刚刚稳定下来,之前谁都没联系。你有她电话?”
“有啊,”他回复得很快,紧接着说,“我发给你。”
看着屏幕上崔喆的消息,我不禁陷入回忆。想想也是,确实有时间该跟肖丽联系一下了。她和我不仅同班,还是同一专业的。记得她老家是省城LY市的,和我一样,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刚入学的时候,她的成绩在班里只能算中等,但她身上那股子好学的劲头,实在让人佩服。每天早上六点,当大多数同学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已经起床去晨读英语了,而且这一坚持,就是整整四年。
从大学开始,她就早早规划好了要考研。然而,她的数学一直不太好,这成了她考研路上的一大阻碍。大四那年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她本来满心沮丧,以为这次考研没戏了。谁能想到,后来竟阴差阳错地被北京的学校录取了。她的这份坚持和努力,在我们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