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起兵时,曹家积蓄已消耗殆尽,幸得夏侯氏资助。
此后,他又与荀氏结盟,荀彧、荀攸兄弟鼎力相助。
表面上,曹操是荀氏的主公,但实际上双方地位相当,即便到了后世亦如此。
后世之所以曹操仅凭一个空饭盒便能让荀彧屈服,实因他已占据半壁江山,不再依赖荀氏提供钱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荀攸来到荀彧府邸,严肃问道:“叔父,您 信北方局势如郭嘉所言?”
荀攸直言:“奉孝已写信告知我此事。”
郭嘉与荀彧同为颍川人,皆出身颍川书院,两人关系甚笃。
荀攸之意显然是说,连关系一般的自己都收到郭嘉亲笔信,作为昔日挚友的荀彧岂会不知?
荀彧坦然承认:“确有此事,奉孝确实写信给我。”
但他随即认真地说:“但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荀攸反驳:“这或许是奉孝的离间之计。”
尽管荀彧比荀攸年轻五岁,但在家族辈分上却是荀攸的长辈。
荀攸轻叹一声,说道:“奉孝此人,我虽与他交情 ,但深知其为人。
此信字字恳切,绝非攻心之计。”
奉孝发信的目的,正是邀他们北上相助刘煜。
信中言辞真挚,将所有事和盘托出,毕竟隐瞒也无意义。
“荀令君,家书至。”
忽闻侍卫在外禀报。
荀彧示意进言,侍卫递上信件后退立一旁。
荀彧拆阅一看,目光骤然凝重。
身旁荀攸察觉异常,追问:“叔叔?”
荀彧缓声道:“公达自阅即可。”
将信放于桌上推至荀攸面前。
信笺简短,仅数十字,却令荀攸神色微变。
汉时已有纸张流通,虽价高难及寻常百姓,然世家尚可负担。
而今北方商贾引入更洁白细腻的纸品,价格适中,渐成风尚。
“此信乃谌叔所传,延寿丹与征讨异界之事确凿无疑。”
荀攸语气带喜,荀谌为荀彧亲弟,其言可信。
荀彧沉吟片刻,道:“友若消息真假难辨,即便陷阶亦无妨。
关键在于,家族能否承担投靠刘煜的后果。”
陷不陷局无足轻重,能否承受后续才是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