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不会轻易提拔。
或许,这份好运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
“封工部尚书欧兴为曹国公,荫三代不降爵。”
没有欧兴,便没有今日的工部,甚至神城的建设也是由他主导完成。
因此,欧兴封国公实属合理。
然而,欧兴无法入内阁,因为他无法处理其他政务。
无奈之下,他仍需留在六部之一的工部。
尽管如此,欧兴功绩卓着,刘煜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国公身份基础上,让其子孙三代均享受此爵位,永不降级。
在刘煜的治下,并不存在‘世袭罔替’的制度,即使是皇室宗亲,爵位也会逐代递减,更不用说国公了。
“臣欧兴,叩谢陛下隆恩,祝陛下万寿无疆。”
欧兴神情激动,出列向刘煜叩拜。
瞬间,欧兴回忆起往昔岁月,那时他不过是一名普通工匠。
虽祖辈是欧冶子,但那又如何?世人对工匠的态度显而易见。
未曾想,他竟一步步晋升至六部尚书,并获封国公之位,还能荫及三代不降爵,这无疑是浩荡皇恩。
一时之间,即便是国公之尊的戏志才与田丰,也对欧兴心生羡慕。
毕竟那‘荫三代不降爵’的荣耀,可是一般人难以企及。
他们自己呢?到了下一代,若想承袭爵位,也只能是侯爵;再传一代,则降为伯爵;到了第三代,就只能成为子爵。
而欧兴的子孙却能一直保持公爵的地位,直至第五代才降至侯爵。
这并非没有代价,朝廷并非一味给予优待,若有功绩,自然可以升爵。
刘煜仅此一项原则——朝廷不会供养无用之人。
即便先祖有功于社稷,后人也需凭自身能力争取荣誉,不可坐享其成。
戏志才与田丰深知,欧兴之所以获得‘三代不降爵’的殊荣,实则源于一种补偿。
因欧兴未能入阁,仍需兼任工部尚书,而马钧和蒲元依旧只能担任左右侍郎之职。
然而,随着刘煜登基,普天同庆。
加之近期马钧和蒲元确实有所建树,相继发明创造诸多成果,因此被晋封为雍伯与梓潼伯。
“臣等叩谢陛下隆恩,祝吾皇万寿无疆!”
马钧与蒲元激动地出列跪拜。
从子爵到伯爵,对他们这些出身工匠的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荣耀。
此次刘煜登基,大封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