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是百济和三韩的士兵。
真正属于辽东公孙度的嫡系部队不过千余人。
百济和三韩(马韩、辰韩、弁韩)的国君次日便召回了各自军队。
若非百济和三韩等国同样损失惨重,他们恐怕早已对公孙度发起报复。
即便如此,这些国家仍在商讨如何度过这场危机。
毕竟,他们曾跟随公孙度一起攻打大汉。
“父亲……”
公孙度话音刚落,便阖目离世。
公孙康望着病逝的父亲,满心茫然。
辽东这片土地,因公孙度而成为公孙家的根基,如今父亲骤然辞世,他深知自己难以掌控大局。
“如何是好?”
公孙康心中一片混乱。
然而事已至此,父亲的丧礼必须隆重办理,虽不及在辽东时的盛况,但规模仍需体面。
“少主,请节哀顺变。”
柳毅随行在侧,轻声劝慰。
公孙度身边仅剩柳毅及麾下千余精兵,再无其他助力。
“吾懂。”
公孙康点头应允。
目光转向柳毅,问道:“燕王军势汹涌,不知有何退敌之法?”
柳毅正色答道:“依我之见,唯有一途——即刻撤离乐浪郡。”
公孙康闻言一怔,随即苦笑:“离开乐浪郡?前往何处?莫非要去投靠百济、马韩、辰韩或弁韩这些小国?”
自嘲般摇头后,公孙康忆起往事。
当初这些国家出兵相助,不仅因父亲许诺,更因公孙度在辽东时对其多有欺凌。
若非如此,他们怎会如此痛快响应?
如今,这些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即便愿意接纳,得知消息后极有可能将他们捆绑献给燕王以求赦免。
“绝非此路。”
柳毅果断否定。
凝视公孙康,他郑重其问:“少主可知委奴国?”
“委奴?”
公孙康疑惑。
柳毅娓娓道来:“昔日光武帝亲授金印,赐名委奴国……”
听罢解释,公孙康有所领悟。
“属下得知,倭国内部诸国林立,一座岛上便有百余国家。
少主可借此机会入主倭国,只需掌控此地,将来必有人能取代燕王刘煜。”
柳毅对公孙康说道。
“好,就依此计行事。”
公孙康听完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