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画质带着些许模糊,显然是隔着一层玻璃拍摄的,但玉册上的阴刻文字却字字清晰。那玉册形如展开的竹简,温润的青白玉条整齐排列,三张照片从不同角度完整呈现了所有内容,连玉条边缘的细微纹路都清晰可辨。
齐立昂将文字逐字抄录在笔记本上,发现全文不过百十余字,内容直白浅显,通篇都是为宋真宗赵恒歌功颂德的献媚之语 —— 无非是称颂他 “承天应命”“德被四海”,顺带提及封禅泰山的 “旷世盛举”。以他不算扎实的古汉语功底,竟也能通读无碍。他反复翻看抄录的文字,将玉条横排的字句重新组合,甚至尝试用契丹文的语序解读,却始终找不到暗藏的玄机,不多时便觉太阳穴突突直跳,头昏脑涨。
无奈之下,他拿起那枚金属外壳的 U 盘,插入研究室的电脑。U 盘读取的瞬间,屏幕上弹出密密麻麻的文件夹,分类细致得令人咋舌:“辽代丧葬制度”“宋辽互市档案”“契丹族纹饰研究”…… 点开任意文件夹,里面都是按年代排序的图片与影像,从青铜器的锈迹到丝织品的纹路,细节清晰得能看清织物的经纬。
齐立昂点开属性面板,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个文件,9642 个文件夹,占用存储空间高达 128GB。即便每天连续查看 8 小时,怕是两三年也看不完。这些资料汗牛充栋,堪称辽宋文物的 “百科全书”,尤其辽代部分,从《辽史》未载的宫廷密档到民间器物的拓片,甚至连内蒙古出土的契丹族陶罐内壁的指纹都有高清扫描 —— 许多资料标注着 “未公开” 字样,显然是契丹遗族的独家珍藏。
可这些资料似乎与齐立昂的研究课题毫无关联,即便算得上是世所罕见的龙毛麟角、骐骥一毛,对于寻找昆仑山这个目标来说,也基本是 “梁山军师 —— 无用”。
可这些珍贵资料与 “寻找昆仑山” 的课题几乎毫无关联。齐立昂滑动鼠标浏览,看到文件夹里甚至有辽代贵族服饰的纽扣纹样、宋瓷残片的显微照片,纵然是麟角凤毛般的孤本,于眼下的目标而言,也不过是 “梁山军师 —— 无用”。他烦躁地合上笔记本,抬头见墙上的挂钟指针已指向下午六点半,窗外的天色早已暗透,研究室里只剩下他一人,周围研究员的工位都已收拾整齐,连键盘都蒙着防尘布。
没想到从 K 集团回来后,竟在这里枯坐了整整一下午。齐立昂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想起熊赳赳,便起身将照片、U 盘和笔记本塞进抽屉,快步走出研究室。
楼道里的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