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互逻辑。”
“这,叫‘架构式创新’。”
“一种,比单纯的技术发明,更贴近人性的创新。”
台下,那位来自斯坦福的计算机科学教授,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王腾的目光,再次回到皮埃尔身上。
“其次,关于‘可持续性’。”
他没有去解释那些复杂的商业模型,而是拿起自己的平板电脑,轻轻一点,将一张图片,投射到大屏幕上。
那不是财报,也不是K线图。
那是一张,在东莞一家小型工厂的车间里,拍摄的照片。
照片上,一群年轻的工人,正围着一台崭新的德国进口贴片机,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这家工厂,叫‘宏盛’。”王腾的声音,带着一丝温度,“一年前,它只是一个给山寨手机做外壳的小作坊,濒临倒闭。”
“我们找到了它。我们没有压榨它的利润,而是给了它,我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
“我们还派驻了自己最顶尖的工程师团队,帮它改造生产线,优化管理流程,提升良品率。”
“现在,它是我们生态链里,最优秀的结构件供应商之一。它的净利润,翻了二十倍。它的工人,拿到了全东莞同行业里,最高的薪水。”
“皮埃尔先生,”王腾看着他,眼神,渐渐变冷,“我们做的,不是压榨。”
“是赋能。”
“我们构建的,不是一条冰冷的,零和博弈的供应链。”
“而是一个,能共同成长,共享红利的,利益共同体。”
“这个道理,或许对于习惯了在资本市场里,玩‘零和游戏’的银行家们来说,有点难以理解。”
他话里的机锋,让皮埃尔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
台下,那位德国的工业巨头,则露出了欣赏的表情。
王腾没有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他站起身,走到舞台中央,直面着皮埃尔。
“最后,关于你提到的,‘借鉴’。”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把冰锥,刺向皮埃尔的耳膜。
“皮埃尔先生,你说我们的研发周期短。没错,确实短。”
“因为,我们的研发实验室,不在某个与世隔绝的园区里。”
“我们的研发实验室,就在每一位小米用户的手机上。”
“每周,我们都会发布一个全新的开发版系统。每周,我们都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