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远发展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个人晋升的跳板?
“笃笃。”
敲门声响起,打断了郑仪的沉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进。”
门被推开,高启明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他脸上带着惯常的、温和得体的笑容,但眼神深处,似乎比以往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郑书记,没打扰您吧?”
高启明的声音很自然。
“高秘书长,坐。”
郑仪指了指对面的椅子,顺手将陈越的履历表合上,但并未收起。
高启明坐下,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桌上那份合起的文件,并未多问,将手中的文件夹递给郑仪。
“这是市里刚转来的,关于省里对‘青峰模式’后续深化推广的几点指导意见,还有……一份省发改委关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县申报的预通知。”
高启明顿了顿,补充道:
“徐省长很关注,批示要求我们青峰县‘认真研究,积极争取,打造样板’。”
郑仪接过文件,快速浏览着。
省里的指导意见中规中矩,试点县申报则是一个新的、更大的机遇,但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重的责任。
“这是好事。”
郑仪放下文件,看向高启明。
“高秘书长怎么看?”
高启明没有直接回答,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推心置腹的意味:
“郑书记,试点县是个大舞台,也是块试金石。争,肯定要争,而且要全力以赴争到手!这关系到青峰未来几年能拿到多少政策、资金支持,关系到‘青峰模式’能不能在全省乃至全国层面打响。”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深沉:
“但争,靠什么?靠的是过硬的底子,靠的是可持续的模式,靠的是……一个能打硬仗、能扛重压、能接续奋斗的班子!”
高启明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仿佛能穿透人心。
“我听说……省里有些关于您个人去向的‘风声’了?”
他问得很直接,显然李长河的消息,他也收到了风声,甚至可能知道得更多。
郑仪没有否认,平静地点了点头:
“李主任提过几句。”
“三年?”
高启明追问,眼神紧紧盯着郑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