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时间,树科则用粤语方言的韵律打破钟表时间的专制。每个"添日"都是全新的存在现场,如同本雅明笔下的"辩证意象",在时间的废墟中绽放出革命的火花。
诗中"好风好雨好热头"的三段式排比,与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天问形成跨时空对话。但不同于楚辞的宏大叙事,树科将终极追问化解为日常气象的感知。这种"以小见大"的诗学策略,恰似老子"道在屎溺"的智慧,在岭南特有的气候体验中,触摸到存在本身的温度。
四、生存美学的日常转化
"啜啜下第时拿嚟睇睇嘅"——这个充满市井气息的细节,实则是存在美学的精彩演绎。诗人将审美活动从博物馆拉回茶餐厅,让存在之思在"一盅两件"的烟火气中自然生长。这种美学转化策略,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论断形成呼应,却在方法论上更彻底地贯彻了"生活即艺术"的理念。
"行前走咗唔反斗"的倔强姿态,让人想起贝克特《等待戈多》中永不抵达的旅程。但树科笔下的行走不是荒诞的重复,而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现代变奏。当存在主义焦虑笼罩都市,诗人用粤语方言编织出一根救生索,让每个"企喺呢度"的瞬间都成为存在的锚点。
(结语)
在《企喺呢度》的字里行间,树科完成了一场静默的诗学革命。他以粤语方言为手术刀,剖开现代性症结,让存在之思在岭南的湿热中重新发芽。这首诗最终指向的,不是某个确定的答案,而是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的智慧——当所有理论话语耗尽,唯有站在此处,以血肉之躯感受存在的重量,方能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纹路。在沙湖畔的春风里,这首方言诗作如同一株倔强的木棉,用俚俗的枝桠刺破现代性的阴霾,在南中国的天空下绽放出存在主义的绚烂花朵。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粤语诗鉴赏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