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在为这恼人的天气而悲伤,这种独特的表达充满童趣与诗意。“咁嘅鬼天气,鬼嘟行攰埋”,口语化的感叹与抱怨,真实地反映出人们在恶劣天气下的无奈情绪,方言的随意与自然,让情感的抒发更加直接、真挚。
从诗歌语言理论来看,俄国形式主义强调 “陌生化” 效果,即通过对语言的变形与创新,打破读者的审美惯性,使事物以全新的面貌呈现。树科在诗中运用粤语方言,正是对传统诗歌语言的 “陌生化” 处理。对于不熟悉粤语的读者而言,这些方言词汇与句式带来新鲜感与陌生感,激发其探索诗歌内涵的兴趣;而对于熟悉粤语的读者,则能唤起强烈的地域认同感与情感共鸣,使诗歌在语言层面就具备了独特的艺术张力。
二、场景与意象:清明图景的生动构建
诗歌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与意象,勾勒出一幅别样的清明图景。清明时节,本是庄严肃穆的祭祀时刻,但在诗人笔下,却展现出充满生活气息与人间烟火的场景。
“乖乖细路当行街,上山掹紧草,落坡滑滑梯”,描绘出孩童在清明扫墓途中的天真烂漫。他们将扫墓当作一场有趣的郊游,在山上拔草嬉戏,在坡上滑滑梯玩耍,完全忘却了祭祀的沉重。这种反差的场景设置,打破了人们对清明的固有认知,展现出生活的多面性。孩童的无忧无虑与大人们面对天气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着生命的延续与活力,在对逝者的缅怀中,依然能感受到新生力量的蓬勃。
“老老嫩嫩睇到佢,脚底打偏噈跌低,通通喺度笑哭晒”,进一步描绘出众人看到孩童滑稽模样时的反应。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被孩童的举动逗得又哭又笑。这里的 “笑哭” 二字,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孩童天真可爱的喜爱,又有在艰难环境下苦中作乐的无奈与释然。这一场景的刻画,让诗歌充满了人情味与生活情趣,使清明不再仅仅是悲伤的代名词,而是融入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诗中的 “墓碑” 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象征着生与死的界限,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与寄托。“乖乖摸住墓碑话:老嘢,唔该保佐我,转头千祈咪跌哭”,孩童天真无邪的话语,将对逝者的敬畏与祈求自然地表达出来。在孩童眼中,逝去的长辈依然具有保护自己的力量,这种质朴的信仰,展现出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知的渴望。墓碑前的这一幕,既充满童趣,又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将生死的主题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