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阳光雨露"的意象群,明显承袭岭南诗派的自然观传统。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天地之气,自北而南"的论述,在此转化为对商品异化的精神救赎。当诗人将"心地"(sam1 dei6)与"有市冇价"并置,实则在重建本雅明哀叹的"灵光消逝"(the decay of aura)——那些无法进入交换体系的灵性价值,恰是抵御物化世界的最后堡垒。
三、方言诗学的现代性突围
粤语入诗带来的不仅是语言层面的革新,更是认知范式的转换。"讨价还价"(tou2 gaa3 wui4 gaa3)这个粤语常用词组,在标准汉语中失去的叠韵趣味,恰恰成为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空间生产"理论的最佳注脚——方言的语音空间本身就在生产新的意义维度。诗中"有啲"(jau5 di1)的模糊量词使用,相较于普通话"有些"更具暧昧性与包容度,这种语言特质恰与后现代的价值不确定性形成同构。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创作地点精确到"韶城沙湖畔",这既是对岭南地理诗学的致敬,也暗含福柯(Michel Foucault)"异托邦"(heterotopia)的空间政治学。在这个方言构筑的文学异托邦中,"价值冇限"(gaa3 zik6 mou5 haan6)的断言,既是对工具理性的反叛,也是对岭南文化"重商而不唯商"传统的诗学重构。这种尝试,与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诗歌革新形成跨越世纪的对话。
结语:
当阳光穿透沙湖的水雾,树科的粤语诗篇正在完成对现代性困境的双重超越:既通过方言的音韵褶皱保存正在消逝的生活世界,又以岭南特有的诗性智慧重构价值判断的坐标系。在这个意义上,《价格同价值》不仅是方言写作的美学实验,更是汉语诗歌回应现代性危机的独特范式。那些在"讨价还价"中失落的灵光,终将在"心地"的方言褶皱里获得重生——这或许就是诗人留给这个"有市冇价"时代最珍贵的启示录。
喜欢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粤语诗鉴赏集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