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冷意袭来,她不自觉的往听潮阁对面的一道深巷中望去。
“姑娘怎么了?” 湘珠问起。
姜楠淡淡的眉毛微蹙,“湘珠,那巷子里,是不是有人在看我?”
湘珠顺势瞧去,她笑着回答:“姑娘怕是看错了,我怎么觉得没有人呢。”
会武功的比不会武功的灵敏。
姜楠见湘珠都这般说了,便收回视线,转身与沈芜一同走向听潮阁方向。
门口的小厮含笑一挥袖子,打了个福礼,“沈姑娘来了?这边请。”
奢靡的东锦城酒家不同于姜楠之前在其他国家见过的酒家那般。
它的建造有趣,四面通风,垂挂着薄纱,虽不实用,无法遮风挡雨,但好在观赏价值高。
只见随着浪潮拍岸,卷来一阵海风,薄纱便会乘风翻涌,如梦似幻又伴有海声。
仿若是自在的地方,成就了一座自在的酒家。
因此这儿文人骚客众多,大堂中央偶尔会摆上笔墨纸砚,供有感而发的文人执笔抒情写意。
忽而,有位身着白色轻纱的姑娘执笔而来。
她瞧见正在小厮身后而行的姜楠,顿了一下,又双手作揖行了个礼。
随后她宽袖一挥,巧笑着来到了铺着宣纸的案桌前。
姜楠认识此女,她是白嫣然,当初在魏国长安,便是她为姜楠写了《木槐女》的故事。
沈芜牵着姜楠的手,凑到案桌前,与其他人一同观赏。
只瞧白嫣然一手拂袖,另一只手执笔挥墨,落笔有神,毫不间断,酣畅淋漓地画了一幅听潮图。
分明才画了一柱香的时间,但看得众人纷纷被她图中的潮起潮落还有那一叶海中孤舟屏气凝神,生怕自己说了什么话或者叹息过重,吹拂画中海浪,引得孤舟四分五裂。
“这是?”良久,站在案桌前欣赏的一位公子问起。
白嫣然巧笑嫣然,回答:“此画名为《楚弘道四十三年 四月十三日 听潮阁观潮有感》。”
“名字好长。”沈芜小声地嘀咕。
“你懂什么,那是白夫子的特色。”在沈芜不远处的一位秀气书生反驳道。
姜楠在这个世界的五年前与白嫣然合作过。给了她题材让她帮忙写个故事,那时候,白嫣然写得故事让姜楠很满意,只不过让她帮忙取名的时候,又总是乱七八糟,各种不应该的词语都往题目上堆砌。
而如今,姜楠见到白嫣然不负所望,依旧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