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
云岭客栈的买卖契约终是落定了。田大晖身着绛色官袍,亲临画押仪式。刘掌柜穿戴一新,执狼毫在契书上按下朱砂手印。自此,这座百年老店便归了简家娘子。
简丽带着几个得力丫鬟进驻客栈,着手整顿。细查之下,客栈虽显陈旧,却远不至破败,略施修缮便可开张。在用人一事上,简娘子终究作了让步,留用了二十名原店伙计,其余人等亦多是旧人。不过七日,云岭客栈便重悬幌子,开门纳客。
恰在此时,县衙颁布《官吏车马新规》。两班官吏共献出十五辆官轿、马车公开竞卖。新规明令:上下值不得擅用官轿。杜北丰更是以身作则,不知从何处寻了头小毛驴,每日“得得”地骑着招摇过市。
这场竞卖倒也热闹,所有车马尽数售出,为府库添了笔进项。连林彦秋那顶青呢官轿也换了顶素布小轿。对此,林彦秋浑不在意,以他身份,想坐八抬大轿亦非难事。
沧山县这番举动,引得临安城邸报争相报道。几位画师更是专程赶来,将改制情景绘成图册。奇怪的是,在这满城风雨中,却独独不见林彦秋的身影。原来他以公务繁忙为由,推却了所有邀约。近来风头太盛,是该敛一敛了。
林彦秋正在书房拟写招贤榜文,忽闻门外驿丞高呼:“大人,急递铺送来临安城加急文书!”拆开火漆,竟是祝文的亲笔手札:
“墨卿贤侄:沧山县又得殊荣矣!今晨部堂议事,尔等所创‘吏治考成法’得陈抚台盛赞,言沧山县衙勇于任事,堪为全道表率。此事已定为道试,待成效显着,当推行各府州县...”
林彦秋目光在“陈抚台亲提此事”几字上停留片刻,不由暗忖:此番机缘,倒是意外。旋即展信续读:
“...另,农桑新策已获准试行,速来临安城详议。”
合上信笺,林彦秋倚栏远眺。青烟自水烟袋中袅袅升起,城郭灯火如豆。由府试至道试,虽有机缘巧合,却也暗合天时。想那“考成法”与“生员充里长”二策,虽有邻道先例,终究险阻重重。今得道衙首肯,阻力自当消弭大半。
忆及堂议时杜北丰那意味深长的目光,林彦秋嘴角微扬。这烫手山芋,倒成了进身之阶。当初接下这差事时,不过是想为沧山百姓做些实事,岂料...
暮色中,林彦秋忽觉胸中块垒尽消。自幼受外祖教诲,“达则兼济天下”六字早已刻入骨髓。虽在宦海沉浮中难免同流合污,然为民请命之心未改。即便他日因此丢官去职,这些年攒下的田产铺面,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