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则刚说:“我看了一些稿子,感觉他们有一些内容太流于表面形式,写作的不是很仔细,而且还有很多东西需要重新去采访,虽然手上都是资料,但是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没有,而有很多细节的东西需要找到当事人来求证一下的,或是在民间寻访一些知晓典故的人,而且修纂之人有的时候因为避讳一些问题而不敢写,造成很一些叙述很模糊,让人不好理解事情发展的原因和经过。”
赵回点头,“这倒是,那就派人出去采访吧,多拍一些人,把事情都调查清楚。另外写史就要真是,你要告诉编纂的人,不要有什么避讳,那管是对我的描写也要据实书写,对于人物的传纪该赞的赞、该贬的贬,没有必要忌讳这、忌讳那的。我不怕把我的缺点和做错的事都写出来,没必要粉饰太平美好。这个事情都是父亲你处理的,我就不过问了。”
赵则刚说:“问题就是编纂这个书籍的经费是由谁来出资?是由朝廷出资还是由我们皇家出资?因为这是不同的,如果是国家出资就要找宋知音审批,如果是皇家出资修纂的,那就需要找赵忠诚审批了。”因为赵忠诚才是赵回私家的大管家。
赵回摸了摸下巴,“我的想法是就由皇家出钱吧,现在国家各处都在投资建设,开销是不小的,虽然每日盈利也是巨大的,但是相比之下花销更巨大,现在外面有一些工程也是由皇家来投资的,就是为了分担一下国家的财政紧张,但是我们又不能把钱放在一块,一旦放在一块以后就分不清了。到时候可能皇家的资产就会被严重的削弱了。”
赵则刚点点头说:“的确,这两个账一定要弄的分明些,千万不能混成一团团。”
赵回就说:“这样吧,不仅我看编纂的三部大部头的书都由皇家来出钱,以后教育部所出的教学书籍的编纂印刷费用也由皇家来出,不用动用朝廷的国库,皇家的钱其实也已经多的快要无处存放了,只不过我不敢拿出来而已,一旦拿出来恐怕会引起一些朝臣们的觊觎,到时候他们在上疏找我要钱,也不好说给与不给,你说给了以后他们就会觉得皇家钱太多,也就会有人不停的拿出来做文章,你要是不给他们又会觉得国家建设这么需要钱,皇家吝啬的一点也不给,怎么所有都是不好办。”
“这倒也是,不过你保密工作做的很好,最起码宋知音等人并不知道你的资产是多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因为这一直就是两个渠道管理的,谁都不知道皇家的钱到底有多少,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