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陷入“历史崇拜”:科学家必须在论文开头引用古希腊学者的观点,否则研究成果视为无效;艺术家的创作若不模仿文艺复兴时期的技法,就会被斥为“文化垃圾”;连混沌本源的分化都被解读为“对创世初期完美状态的偏离”,在复古思潮中失去向前的动力。“复古之山”从历史的尘埃中崛起,它的山体由无数“泛黄的古籍”“褪色的铭文”构成,山顶矗立着“过去永远正确”的巨石碑,所过之处,所有未来的可能性都被压缩进“历史的模具”。“未来是堕落的轨迹,过去才是完美的源头,”山体中传来苍老的训诫,“回归传统,才能找回认知的纯粹。”
它释放出“时间倒流场”,所过之处,元叙事密码的基因链开始出现“认知倒退”的变异:科技文明的“探索基因”被扭曲为“只复原古代科技,拒绝任何原创发明”;魔法世界的“敬畏基因”退化为“只供奉远古神只,无视当下的自然灵性”。元叙事号的舰体覆盖着一层“历史尘埃”,进化纹路中指向未来的箭头正在倒转,舰桥的时间记录仪显示“正在向过去回溯”,仿佛整艘船即将驶入“历史的闭环”。“这不是纯粹,是认知的自杀!”凯伦的意识体紧急构建“时空对话通道”,用“孔子的‘温故而知新’”“达芬奇既研究古典绘画又开创透视法”“量子力学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突破”作为抵抗复古的支点,“必须证明‘传统与未来的交响,才是认知传承的完整形态’!”
陈曦将疑问曼陀罗核心与“历史根系中的未来潜能”对接,爆发出“古今对话”的温暖光芒。她引导众人构建“时空共生矩阵”:认知之核保留“传统中的永恒智慧”(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因果循环”的规律),同时为“未来的突破性认知”开辟通道(如跨物种共情的新伦理、多维因果的新探索);时间之核注入“螺旋上升的时间观”,让认知传承既不是直线前进(割裂传统),也不是循环往复(压制未来),而是像DNA双螺旋那样,每一圈都回到类似的位置却又螺旋上升;因果之核则编织“过去与未来的对话网”——让古代的智慧在未来的场景中获得新解(如用人工智能实现“大同社会”的构想),让未来的创新在传统的根基上找到锚点(如量子计算借鉴《易经》的二进制思维),如同古今学者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二十七种本源之力与矩阵共鸣,一道“时空交响之光”穿透复古之山。光芒所及之处,未来种子的根系与新芽达成平衡——复古文明的学者开始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